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ID:38320348

大小:877.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0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_第1页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_第2页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_第3页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_第4页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板桥的书画艺术赵潇云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代表作有《兰竹图》、《墨竹图》、《竹石图》、《雪竹图》。郑板桥以诗、书、画的卓越才华被称为三绝,其中他的画尤为突出。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菊、石,“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兀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作品中透着灵气源于郑板桥尊重传统,反对泥古,师从自然。“入世精神”使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自然。他曾说:“大丈夫不能立功

2、天地,滋养民生,而已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应该“慰天下之劳人”。画竹:不拘泥于成局之法。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画中之竹竹则情态各异,形神兼备。画兰:用焦墨挥毫,以草书的中竖长撇为之,脱尽时习。“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兰往往叶短有力,花劲而逸,叶丛茂密,花朵疏淡。画石:以丑怪为美。《兰竹图》赏析郑板桥竹兰图轴纸本水墨,纵138厘米,横70厘米。款“癸酉九秋板桥郑燮”,朱文印2方:“潍夷长”、“横扫”,并有长篇题跋,叙述作画原由。此图作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所绘兰、竹寥寥数笔,秀劲挺拔,疏宕洒脱。题跋为六分半书,隶楷参半。《兰竹图》以半幅面作一

3、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石、兰、竹三者的布局安排得很和谐。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的统一起来,显得严谨又富有变化.岩壁的空白以见平整,峰峻以显崛起,水墨的用法非常巧妙,表现出元气的凝结。从画中可以看出,作者画石兰竹确实取法于古人。有陈白阳的潇洒,石涛的沉雄秀发,但又不照搬照抄,形成了自己苍劲挺拔、磊落脱俗的风格。兰竹画是他身处逆境中坚韧性格的写照,石为作者身处背景的写照。作者把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结合,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