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ID:38314109

大小:262.5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09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_第1页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_第2页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_第3页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_第4页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旭初老师-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徐旭初(浙江大学)什么是国学智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根本旨趣在“领导”与“管理”中,以领导为主在“思维”与“方法”中,以思维为主在“修身”与“事功”中,以修身为主在“传道”与“授业”中,以传道为主易、儒、释、道、兵、法、墨、商、智…什么是国学智慧?追求什么?如何追求?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神秀: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是国学智慧?内圣外王修炼:反省、觉悟、摒弃、坚持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国学智慧中的内圣之道内圣外王

2、境由心造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知白守黑淡泊宁静在尘不染与时偕行慎始敬终居安思危内圣外王语出《庄子》。所谓“内圣”,就是按照圣人的要求,完成最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外王”就是遵循王道,将“内圣”外化为社会实践。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精髓,是中国传统的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梁启超:“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项属“内圣”,后三项属“外王”。既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善于调适自我,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宁静,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则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圆满

3、人生。内圣外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境由心造出自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境由心造”是指应当主动营造心境。环境难以改变,心境却容易改变。人,最终生活在感觉之中;幸福生活,其实就是幸福感觉。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外在遭遇判断他是否幸福,而应转化为内心的体验,这就是佛家所说“福由心造”的道理。认为自己幸

4、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世界上最苦命的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的那个人。境由心造四川青城山上清宫洞灵祖殿的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志存高远语出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意思是一个人应该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人必须立志,立志不仅可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还能使智慧、情感聚精会神于既定目标,从而取得成功。立志须高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品格,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志欲高而无妄”,志向的立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合乎人群需要,切合实际情况,切忌违背情理、不自量力。志存高远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5、。(宋代张载《经学理窟》)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串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书》)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体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从来不知道疲倦,君子应该以此为榜样,自强勉力,永不止息。自强不息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与毅力,也是实现圆满人生的自觉与智慧。自强不息不仅仅局限于事业上的奋发图强,还应包括加强道德修养和增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以提

6、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幸福是熬出来的。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白守黑语出《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意思是,内心虽然明白,却安于沉默,是天下通行的法则。人在社会上难免要与一些丑恶的东西打交道,如果过于敏感,察察为明,事事认真,势必会使自己的心情处于焦虑状态,也不利于与他人的交往合作。“知白守黑”是一种韬晦自处的处事方式,不轻易披露事实的真相和自己的看法,而是保持暂时的沉默,以便取得主动。知白守黑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需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受益,才是生成的德

7、量。(《菜根谭》)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曾国藩)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淡泊宁静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做不到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而坚定;做不到心境平静,就不能使自己的思虑长远而深刻。淡泊并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在淡化了物欲后对理想追求的坚守。淡泊中不仅蕴涵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而且还潜在着清醒的思考、高深的智慧和默默地耕耘。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

8、静的最终目标。在淡泊与宁静之间,淡泊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