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ID:38310676

大小:2.70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6-09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_第1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_第2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_第3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_第4页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之君子左丘明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依《春秋》著成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左传》是继《春秋》之后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的历史

2、。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围郑缘由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

3、助楚国,结果却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晋国想争夺霸权,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领的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本文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君撤军的故事,赞扬了烛之武

4、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品格、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全文共4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秦、晋两国围攻郑国。主要写了秦、晋依仗强大武力的咄咄逼人之势,以及郑国面临强敌危如累卵的危急形势。第二部分写佚之狐出谋献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游说秦伯的重任。第三部分写烛之武说退秦师。主要表现烛之武的外交才能。第四部分写晋文公在风云突变中头脑清醒

5、,毅然撤军。文章的总体思路:为什么要退秦师?怎样退秦师?结果怎样?主题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明确:课文题目即是。人物是“烛之武”,事件是“退秦师”。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明确: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去见秦伯,以退秦师。3.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①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②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

6、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劝谏,诚恳自责的良好品行。③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4.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明确: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5.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明确: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

7、受了他的意见。6.本文刻画了烛之武怎样的形象?明确: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他有着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从他与秦伯的交锋中可以看出他的沉稳与敏锐,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主题2:高超的叙事艺术1.本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试举例分析一下。明确: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推辞,并“将了郑伯一军”,使郑国的希望

8、又趋于渺茫。郑伯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烛之武晓以大义,才使事情有了转机。2.本文结构严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巧设伏笔与照应,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