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

ID:38307700

大小:823.55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6-09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1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2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3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4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10%~30%。高血压性ICH大多数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约占脑出血的70%(图6-9),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和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约半数ICH是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2、其他

2、病因:抗凝或溶栓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性脑出血等;3、多发性脑出血:通常继发于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血管炎或窦静脉闭塞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刚果红染色呈橘红色(二)发病机制1、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样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高血压引起远端血管痉挛、导致小血管缺氧、坏

3、死及血栓形成。2、主要出血部位: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均少,且缺乏外弹力层,随年龄增长及病变加重,脑内小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使深穿支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的豆纹动脉,受高压血流冲击易发生粟粒状动脉瘤,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故其外侧支被称为出血动脉。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在30分钟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利用头CT对脑出血进行动态观察,发现20%~40%病后24小时内血肿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病理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占脑

4、出血的70%,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和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可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则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二、病理病理检查可见,出血侧半球肿胀、充血,血液可流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系统;出血灶呈大而不规则的空腔,中心充满血液或紫色葡萄浆状血块,周围是坏死脑组织,并有瘀点状出血性软化带;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血肿较大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和脑室移位、变形,重者脑疝;幕上的半球出血,血肿向下

5、挤压下丘脑和脑干,使之移位、变形和继发出血,并常出现小脑幕疝;如下丘脑和脑干等中线结构下移可形成中心疝;如颅内压增高极明显或小脑大量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脑疝是各类脑出血最常见的直接致死原因。急性期后血块溶解,吞噬细胞清除含铁血黄素和坏死的脑组织,胶质增生,小出血灶形成胶质瘢痕,大出血灶形成中风囊。脑疝的类型及后果: 1.扣带回疝 (大脑镰下疝) 2.小脑天幕疝 (海马钩回疝) 3.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三、临床表现(一)高血压性脑出血1、年龄、性别及季节:常在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

6、病较多。2、病史:多有高血压病史。3、前驱症状: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多数病前无预兆,少数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4、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重症发病时突感剧烈头痛,瞬即呕吐,数分钟内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大脑半球血供分布图尸解可见狭长的脑深穿支动脉有粟粒状动脉瘤,其发生频率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供应小脑齿状核及深部白质的小脑上动脉分支、顶枕交界区和颞叶白质分支。非高血压性性ICH多位于

7、皮质下,无动脉硬化表现。2、基底节区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全部60%丘脑出血占全部的10%。出血常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壳核又称为内囊外侧型,丘脑又称内囊内侧型出血。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手术后10天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内囊出血(1)壳核出血: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出血最大可有意识障碍。出血量较小可仅表现纯运动、纯感觉障碍,不伴头痛、呕吐,与

8、腔隙性梗死不易区分。2、丘脑出血:由于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表现内囊性三偏症状即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丘脑与壳核出血不同之处是:(1)上下肢瘫痪均等或基本均等,深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突出;(2)特征性眼征:如上视障碍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3)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下丘脑或破入第三脑室则出现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去皮层强直等。(4)小量出血或出血局限于丘脑内侧:症状较轻;(5)丘脑中间腹侧核受累:运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