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

ID:38294150

大小:7.33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9-06-07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_第1页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_第2页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_第3页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_第4页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第二节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第三节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第四节钢的退火和正火第五节钢的淬火第六节钢的回火第七节钢的表面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第八节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工序位置第九节高聚物的改性第十节材料的复合强化第十一节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为简明表示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过程,通常用温度—时间坐标绘出热处理工艺曲线。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其他热处理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真空热处理形变热处理激光热处理控制

2、气氛热处理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等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其他元素等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钢坯加热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一)基本过程奥氏体化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分为四步。现以共析钢为例说明:第一步奥氏体晶核形成:首先在与Fe3C相界形核。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向和Fe3C方向长大。第三步残余Fe3C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第四

3、步奥氏体成分均匀化: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温度,℃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二)影响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因素1、温度T↑原子扩散能力↑,A中C的浓度梯度↑,A形成速度↑2、C含量亚共析钢C↑,F和Fe3C界面总量↑,有利于加速A形成3、P粗细P组织↓,A形成速度↑,层片状较粒状P截面↑易形成A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1、奥氏体晶粒长大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均匀。随加热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将进一步长大,这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相同

4、。温来判断。晶粒度为1-4级的是本质粗晶粒钢,5-8级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前者晶粒长大倾向大,后者晶粒长大倾向小。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实际晶粒度。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本质晶粒度。通常将钢加热到94010℃奥氏体化后,设法把奥氏体晶粒保留到室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晶粒粗大.⑵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形核率越高,晶粒越细.⑶合金元素: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Ti、V、Nb、Ta、Zr、W、Mo、Cr、Al等碳化物和氮化物形成元素。析出颗粒对黄铜晶界的钉扎Nb/%奥氏体晶粒尺寸/μmNb、Ti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促

5、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Mn、P、C、N。⑷原始组织: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真空热处理炉第二节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要发生转变。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现以共析钢为例说明: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A1到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

6、合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物,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⑴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⑵索氏体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S表示。⑶托氏体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表示。二、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550℃-230℃(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上贝氏体下贝氏体⑴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为550-350℃。在光镜下呈羽毛状.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

7、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光镜下电镜下⑵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350℃-Ms。在光镜下呈竹叶状。光镜下电镜下在电镜下为细片状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针内,并与铁素体针长轴方向呈55-60º角。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上贝氏体贝氏体组织的透射电镜形貌下贝氏体三、马氏体类型组织形态与性能马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