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92638
大小:3.62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09-13
《第3章金属热处理及表面改性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钢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改变钢性能的主要途径:一是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改变含碳量,调整钢的化学成分;二是通过冷、热加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三是热处理。热处理工艺曲线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热处理工艺参数:时间3.1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在一定的介质中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钢热处理的目的1、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零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2、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原理——同素异构转变,使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内部发生组织与结构变化。3.1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热处理的分类3.1钢的热处理原理3.1.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
2、转变临界温度平衡时:A1、A3、Acm加热时:Ac1、Ac3、Accm冷却时:Ar1、Ar3、Arcm3.1钢的热处理原理(一)奥氏体的形成——Fe,C原子扩散和晶格改变的过程。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P→A共析钢A化过程——形核、长大、Fe3C完全溶解、A的均匀化。亚(过)析钢的A化——P→A后,先共析F或Fe3CⅡ溶解。3.1钢的热处理原理(二)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加热温度和速度↑→转变快C%↑或Fe3C片间距↓→界面多,形核多→转变快合金元素→A化速度↑或↓A晶粒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晶粒尺寸↑合金碳化物↑,C%↓→晶粒尺寸↓3.1钢的热处理原理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
3、理目的:提高和改善钢的性能。冷却过程是热处理的关键,决定钢在室温下的组织。第3章钢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1、等温转变A转变曲线:描述A“温度一时间一转变”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1、等温转变A等温转变曲线:将经A化的共析钢急冷到A1以下各个不同的温度,然后测量其硬度,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找出各个等温温度下的转变开始时间和转变终了时间,并画在“温度一时间”的坐标系中,将所有的转变开始点和转变终了点分别连接起来。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分析C曲线的左边一条线为转变开始线,右边一条线为转变终了线,其中转变开始时
4、间称为孕育期。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孕育期和转变速度随等温温度变化在550℃左右,孕育期最短,转变速度最快.称为C曲线的“鼻尖”。在“鼻尖”以上,随着等温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加,相变驱动力增大,孕育期缩短,转变速度变快。在“鼻尖”温度以下至Ms之间,随等温温度降低,虽然过冷度增加使相变驱动力增大,但原子活动能力显著减小,孕育期增长,转变速度变慢。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过冷A的等温转变过冷A:T5、F+层片状Fe3C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层片间距:P>S>T珠光体P,3800×索氏体S8000×屈氏体T8000×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上贝氏体(B上)B上由许多互相平行密排的F片和分布在片间的断续小片状Fe3C组成。它是550~350℃温度区间的转变产物。B上中F片较粗,且呈平行排列,碳化物粗大,塑性、韧性较差。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下贝氏体(B下)B下由F针体内弥散分布着微小的粒状碳化物组成,组织特征为黑针状。是在350℃~Ms温度区间的转变产物。B下中F针较细,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且位于F内。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良好的韧性和塑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6、转变3、低温转变(Ms~室温)-马氏体型转变转变温度低,过冷度很大,铁原子和碳原子均已不能扩散。转变时,只进行γ-Fe向α-Fe晶格改组,γ-Fe中溶解的碳原子将全部被迫固溶于α-Fe的晶格中。M: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组织。(马氏体转变——无扩散性转变,切变)瞬时形核,瞬时长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马氏体的两种形貌1.高碳M(Wc>1.0%)一般呈针状,高硬度、高脆性。2.低碳M(Wc<0.2%)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韧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马氏体型转变主要特点(1)转变不完全。存在残余奥氏体(A`)。(2)具有转变开始点Ms和7、转变终止点Mf,并随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增加而降低。(3)属非扩散型转变,形成速度快,产物间产生冲击,加之晶格畸变等,造成内应力大,易变形开裂。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影响因素1.碳含量的影响含碳量越接近共析成分,过冷A越稳定。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合金元素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描述过冷A连续冷却时的温度-
5、F+层片状Fe3C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层片间距:P>S>T珠光体P,3800×索氏体S8000×屈氏体T8000×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上贝氏体(B上)B上由许多互相平行密排的F片和分布在片间的断续小片状Fe3C组成。它是550~350℃温度区间的转变产物。B上中F片较粗,且呈平行排列,碳化物粗大,塑性、韧性较差。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下贝氏体(B下)B下由F针体内弥散分布着微小的粒状碳化物组成,组织特征为黑针状。是在350℃~Ms温度区间的转变产物。B下中F针较细,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且位于F内。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良好的韧性和塑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
6、转变3、低温转变(Ms~室温)-马氏体型转变转变温度低,过冷度很大,铁原子和碳原子均已不能扩散。转变时,只进行γ-Fe向α-Fe晶格改组,γ-Fe中溶解的碳原子将全部被迫固溶于α-Fe的晶格中。M: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组织。(马氏体转变——无扩散性转变,切变)瞬时形核,瞬时长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马氏体的两种形貌1.高碳M(Wc>1.0%)一般呈针状,高硬度、高脆性。2.低碳M(Wc<0.2%)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韧性。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马氏体型转变主要特点(1)转变不完全。存在残余奥氏体(A`)。(2)具有转变开始点Ms和
7、转变终止点Mf,并随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增加而降低。(3)属非扩散型转变,形成速度快,产物间产生冲击,加之晶格畸变等,造成内应力大,易变形开裂。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影响因素1.碳含量的影响含碳量越接近共析成分,过冷A越稳定。3.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合金元素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描述过冷A连续冷却时的温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