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

ID:38281605

大小:196.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_第1页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_第2页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_第3页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_第4页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理_去蔽与经验_兼论_谁是凡_高那双鞋的主人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4##外国哲学#真理:去蔽与经验)))兼论/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0张廷国蒋邦芹在5艺术作品的本源6(以下简称5本源6)中,海德格尔以凡#高的一幅画5鞋6为例,通过现象学方法阐明其/存在的真理在艺术品中自行发生0的真理观。最近,刘旭光在夏皮罗¹、詹姆逊º、德里达»对鞋子的主人是谁以及鞋子是否有主人的问题的思考与争论之后,在5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6(以下简称/刘文0)一文中,认定海德格尔确实搞错了鞋子的主人,并指出这种错误的理论根源在于现象学方法的运用:现象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面前既体验过多(海

2、德格尔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前理解、把他的情思视为意识中的真理),同时又体验过少(弄错了鞋子的主人)。据此,/刘文0指出:/把艺术视为真理的自行发生是行不通的。0(刘旭光)让我们暂且把夏皮罗、詹姆逊、德里达以及刘旭光的看法是否正确)))即海德格尔是否弄错了鞋子的主人,或者海德格尔应不应该说画作5鞋6画的是一双鞋子)))的问题搁在一边,先来分析海德格尔通达真理的方法以及真理的特点和真理与思想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考察关于鞋子的主人是谁乃至是否是一双鞋子的争论有无意义或必要。一、去蔽)))通达真理的方法在/刘文0看来,海

3、德格尔将凡#高画中鞋子主人搞错的原因是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运用的结果。现象学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现象学还原,最终实现先验意识的自明性。作为自我明证的先验意识具有真理性、构成性和意向性的特点,其中构成性特点确定了先验意识的主体性地位,而意向性特点主要表明实体的对象存在在于它具有先验意义,这种意义具有根本规定性。这里,我们不能指责/刘文0误解了现象学方法,同时,也不能说海德格尔抛弃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让我们在回顾5本¹夏皮罗曾经写信问过海德格尔5本源6中所描写的那双农鞋是凡#高哪一幅画中的鞋子,海德格尔回信说是1930年

4、在阿姆斯特丹画展上看到的那一幅。夏皮罗经过考证指出:5本源6中描写的那双鞋子不是农妇的鞋子,而是凡#高自己曾穿过的鞋子。基于此,夏皮罗认为艺术的真理性在于艺术家自身的在场,艺术品是对艺术家内在世界的外在表达,而海德格尔却把个人的体验当作真理。(参见夏皮罗)º詹姆逊认为,艺术承担着把现实乌托邦化或者揭示事物的意义这两种使命,它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海德格尔将凡#高画中的鞋子描写为农妇的鞋子,这种对农妇的世界描绘是对苦难不堪的现实生活的/补偿0,艺术/补偿0了现实。因此,在他看来,海德格尔对画作的描述/仍然具有一种令人满

5、意的表面的合理性0。(参见詹姆逊)»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与夏皮罗关于鞋子的主人是谁的争辩体现出他们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者。这种争辩是没有意义的,即这或许根本就不是一双鞋子,我们不应当将画作与它之外的任何事物关联起来,而是应当在孤立的、封闭的画作自身中看待画作的意义。(参见德里达)真理:去蔽与经验#75#源6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基础上,来看看海德格尔与胡塞尔运用的方法之间的同一与差异。在5本源6中,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的本源作了如下追问:首先是在艺术品和艺术家之间的循环中追问艺术品的本源。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成就了艺术品,艺术

6、家好象是艺术品的本源;同时艺术品作为已完成的作品使艺术家作为艺术家存在,艺术品似乎又构成艺术家的本源。但在对艺术品和艺术家之间的循环关系的描述过程中,海德格尔发现,这种追问仍然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即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创造了作为客体的艺术品,客体反过来又印证了主体作为艺术家而存在。这种二分导致/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另一方0(Heidegger,1977a,p.149),最终无法显现作品的本源,错失了事情本身。因而海德格尔认为,对艺术品的本源的追问不应在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循环解释中进行,而应在对艺术与艺术家和艺术

7、品之间的循环的描述中进行。艺术基于艺术品和艺术家,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使艺术品显现,他是艺术品的守护者。但是随着艺术品的完成,艺术品又脱离了艺术家,因此艺术品、艺术家与艺术之间的循环最终表现为艺术和艺术品之间的循环。/艺术在艺术品中成其本质。0同时,/艺术品的本源是艺术0。(ibid,p.150)最终,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只能在一个已完成的艺术品中进行。作为一个已完成的艺术品,它首先是一物,对物的定义应当对本源的探讨有所启发。传统形而上学对物的解释有三种:其一,物是特性的载体,即物是特征的集合;其二,物是感觉的复合;

8、其三,物是赋形的质料。这三种日常对物的定义都是在循环解释中展开的,但这三种解释都未曾走向事情本身,因此不能成为艺术品的本源。第一种解释是思想对物的暴力。/人把自己在陈述中把握物的方式转嫁到物自身的结构上去0(ibid,p.154)。第二种解释是感知感觉对物的暴力。/物本身要比所有感觉更切近于我们。我们在屋子里听到敲门,但我们从未听到听觉的感觉,或者哪怕是纯然的嘈杂声。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