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陷入生命伦理争议的克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陷入生命伦理争议的克隆技术马鹏远思政0503班0120519630304[摘要]:克隆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克隆人及复制人体器官在技术上有了实现得可能性。但科学技术不是生物选择的主宰;科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关键词]生命伦理克隆技术自然规律历史上,科学技术与伦理经常发生激烈冲突,但克隆技术在生命伦理上引发的争论却是空前的。有些人甚至将克隆技术与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相提并论。自小绵羊多利诞生以来,克隆一词常被人们谈起,影视作品中关于克隆技术的作品层出不穷,但这些对
2、大众影响最为广泛的媒介纷纷把克隆技术描绘成洪水猛兽。克隆技术往往被一些别用用心的科学家滥用,给人类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讲的克隆技术,既包括以克隆人为目的的生殖性克隆,也包括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因此,如何看待克隆技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区分开来。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最大的区别是应用的目的不同。生殖性克隆是在形成囊胚阶段时,把它再放置到动物或者是人的生殖器官里去,目的是产正一个完整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克隆人”。而治疗性克隆实际上是在形成囊胚以后
3、,把囊胚破坏掉,只取其中的胚胎干细胞,将其分化成人类各种各样的功能细胞,进而重建人体组织,乃至器官移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克隆出的绵羊“多利”。“多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颗卵细胞在轻微电击的作用下开始分裂,逐步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
4、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利”来到了世间。为什么说“多利”的诞生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呢?这是因为以前的所谓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遗传物质移植,而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利”的基因组,全都来自单亲,因此这才是真正的克隆,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体———那头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谓是它母亲的复制品。克隆羊“多利”来到世间曾引起世界一片哗然,人们惊呼,人类已经取代上帝,可以创造生命了。克隆人将要出世的消
5、息更是引发了全世界的震惊,伦理学家指出克隆人的出现将毫无疑问对现有的社会伦理形成巨大的冲击,从对克隆人的认识以及所引起的反响和争论中,隐藏着许多社会伦理问题。【1】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人的生殖方式,从人工授精、试管胚胎到遗传工程和无性繁殖,人的繁衍越来越像工业化的复制,人的亲缘关系简化,代际关系打乱,个体成为孤绝个体,社会网络可能更彻底地摆脱自然血缘关系的影响,成为高效率的社会机器科技理性的统治更可能贯彻其逻辑的彻底性。人类再生产中的情感与人性因素不断冲淡,传统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人类自身再生
6、产和养育、教化的第一场所的地位与功能逐渐削弱,生育与婚姻的分离使社会结构进一步松散化,人类的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及机制改变,这些都对以传统的自然人伦关系为基础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政治制度等形成强烈冲击。【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关系。从医学伦理角度审视,可以发现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都是不完全的父亲和母亲。无名或匿名体细胞核的大量应用加上卵子库的开放,弄得不好有可能孕育出一批批同父同母群、同父异母群和同母异父群,甚而近亲配偶群,这种荒唐的人伦关系是难以想象的。【3】在这
7、种组合的家庭中,伦理的模糊、混乱和颠倒很容易导致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扭曲,播下家庭悲剧的种子。克隆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产生心理缺陷,从而形成新的社会问题。【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人的生殖性克隆致使人的生命状态从自然进化走向人工安排,若将其推而广之地用于克隆人群,不仅会出现人为选择性别,造成性别比例的失调,还会人为选择基因类型,使人的遗传失去多样性和变异性,而且可能诱发新型致病基因,新产生的某一种病毒很可能使全人类遭到灭顶之灾,从而导致大规模侵犯人类生存权利。2003年2月14日,
8、“多利”因患严重肺病接受“安乐死”,享年6岁。“多利”的英年早逝同样提醒人类:克隆人的结局是否会与“多利”一样悲惨?同样,治疗性克隆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只是争议声小一些罢了!5治疗性克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有关是否允许治疗性克隆的争论,并不是简单地选择“善”还是“恶”的争论,而是“道德与道德”之间的争论,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