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2卷第3期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32010年9月JournalofChang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Sept.2010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王作良(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疏凿于西汉鼎盛时期的昆明池,是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以打通西南通道、迎战当时的滇国和南越而修凿的。在汉唐盛世,昆明池一直承担着训练水兵、供给都城用水即航运的实际功用,同时也是皇室贵族、文人墨客游赏的胜地,在中国文
2、化史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蕴含着相当丰厚的文化内涵,并成为词人骚客缅怀盛世、感慨古今的重要载体。关键词:汉唐;长安;昆明池;汉武帝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0)03001806古长安境内的昆明池,疏凿于西汉鼎盛的汉武区斗门镇沣西一带,是汉代上林苑的一部分,在西周帝时期,是汉武帝为打通通往西南的通道,为了迎战灵沼的基础上挖凿和扩大而成,这可从张衡西京当时的滇国(位于今云南一带)和南越(位于今广东赋中昆明灵沼和三秦记中有昆明灵沼
3、的一带),训练水军而修凿的。在汉唐盛世,昆明池一文字记载得到证实。直承担着训练水兵、供给都城用水、渔业养殖的实际昆明池的得名与云南第一大湖滇池有关,开凿功用,也是皇室贵族、文人墨客游赏的胜地,在中国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打通通往身毒国(今印度一带)文化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包含着相当丰厚的的西南通道。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狩文化与文学内涵,成为词人骚客缅怀盛世、感慨古今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的重要载体。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
4、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一、昆明池的功用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昆明池,又称昆池,其通往白鹿原的一部分亦被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称为神池(何清谷校释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武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帝初穿池得黑土条注释二有记:薛综注引三秦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记曰:昆明池中有神池,通白鹿原。凿昆明池时,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
5、汉武帝出于崇古思想,把昆明池的那一部分叫神池,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1][2]又叫灵沼,是可能的。,为上林苑中最大的池沼。意焉。此前,汉政府已经通过武力基本解除了匈上古时已蓄水城池,称为灵沼,相传尧帝治水时曾停奴的威胁。元朔二年(前127),卫青率军大败匈奴,船于此,其遗址位于距今西安市西南15km的长安取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为朔方郡。元狩二年(前收稿日期:20100611基金项目: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王作良(1969),男,陕西户县人,
6、讲师,文学博士。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2卷第3期121),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又两次大败匈奴,控制了出焉,又西至石碣(按:即石闼堰)分为二水:一水西河西地区,打通了汉政府通往西域的道路。故而在流注丰水,一水自石碣经细流诸原流入昆明池。其元狩三年至六年,为了解决都城的蓄水和教习水军,供水渠道分为3支,第一支流向长安城南面和东面,汉武帝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遣发谪吏在西同漕渠相接,通向灞桥,供应城南地区的用水,并起周灵沼的基础上,重加疏凿,引潏水、交水灌注其中,着调节漕渠水量大
7、小的作用;第二支由长安城的西沣、滈二水又堰入池中,使湖面大为增加。以越巂南角流入沧池,未央宫和长乐宫的用水依靠沧池,而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太液池则供应建章宫的用水;第三支则经过长安城[3]水战,因名曰昆明池,这是昆明池的第一次修凿。北,入太液池。宋代著名地理学家程大昌首先注意尔后,汉武帝又征发民力修凿昆明池,时间当在元鼎到昆明池和都城用水有关,他在雍录卷6昆明元年(前116)冬至二年春之间,而且这次大修同样池中写道:昆明基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以为都[4]出于军事
8、目的,只是水战的拟定对象有了改变,由原城之用,于是并城疏别三派,城内外皆赖之。清顾来的西南夷变成了南越。史记平准书记载:炎武在肇域志陕西卷3对昆明池供水的3支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作了详细的论述:汉漕渠,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上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接秦渠(按:即所谓的秦漆渠),下入昆明池。分三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派去,其一派自昆明池东为明渠,东过长安城南,又[2]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