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80212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7
《第11周集体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周集体备课第5周教学任务:本周完成第三单元单元的《唐雎不辱使命》(2课时)《隆中对》(3课时)授课时间:2007.5.14-2007.5.18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末年,秦国统一天下前夕,秦王以强凌弱,用明为“易”之,实为夺之的伎俩欲占安陵。本文描写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坚持正义,勇抗强秦,终于使秦王威风扫地,胜利地完成了使命。学习时要注意加强诵读,在涌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学情分析:总体来说这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学习较为认真。但是,基础不够
2、扎实,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文知识尚未形成初步体系,对语文课的兴趣浮于表面。不利于情感的体验。同时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在语文学习上,认知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法指导:1.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2.拓展延伸。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伸,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学习目标:1、朗读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3、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电影《我的一九—九》中著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
4、,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硕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雎和课题。二、简介作者,释题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2.辱:辱没。三、教师范读课文解决以下字音: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寝缟素色挠四、读课文,初步把握以下问题。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
5、疏通以下字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秦王不说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4.学生齐读第一段。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
6、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卜课时内容,引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秦王佛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5.思考以下问题: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
7、子之怒”呢?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6.学生齐读第三段。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迅速笔译第四段。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
8、处?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四、学生齐读课文,思考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