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

ID:38279527

大小:432.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_第1页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_第2页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_第3页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_第4页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张茂泽先秦‘灞i_学派鄹瑗发展龄段内容提要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老子)和“名”抽象而与现实世界无关(邓析)三派;对名与实的关系的看法,则有名实无关(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名实有关(包括孔子:以“名”正实;墨子及《墨经》:以实正名;《尹文子》:名实互正)这两大派;就“辞”论而言,也有“辞达”

2、(孔子)、“不言”(老子)、正面“辞”论(《墨经》)三派;就“辩”论而言,则有“不得已”派(孟子)、“不辩”或“大辩”派(庄子)、“察辩”派(《墨经》)三派。先秦“名”学派别众多,即使在纯粹“名”学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制约了它们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关键词先秦“名”学名家派别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6)04—0104—06谭戒甫认为名家有三派:一是“正名”派,以孔子为代表;二是名本派,以墨子及其后学为代表;三是形名派,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

3、代表。谭还特别对名家和形名家在学术观点上的区别进行了综合概括。①伍非伯不同意谭的看法,颇为有理。②郭沫若从整个思想史角度认为,从“正名”到名辩思潮再回归到“正名”是先秦名辩思潮整个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③温公颐从先秦逻辑思想发展角度,认为邓析——墨子——惠施、公孙龙——墨辩,是辩者一派的基本发展线索,他们的特点在于“立足于逻辑本身来讲逻辑”。而从孔子的“正名”说,经孟子、稷下唯物派的“正名”以正政的思想,到战国晚期的苟子、韩非而完成,是“以政治伦理为主,逻辑为辅,因而是一种政治伦理的逻辑”④。在先秦“名”学发

4、展历史阶段上,我赞成郭沫若合诸家为一,而又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总看法;在先秦“名”学派别上,则不同意温公颐将“正名”派简称为“政治伦理的逻辑”。104一、“正名”不是“政治伦理的逻辑”为什么说不能将“正名”派简称为“政治伦理的逻辑”呢?这是因为,孔子儒学作为人学,讨论①谭戒甫著《公孙龙子形名发微》的《名通》和《理诠》二篇,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63年。②伍非伯在《中国古名家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中否定形名与名家是两派的说法,认为“名家与形名家乃异名而同实之称”,并论证说:“名’之

5、称盖始于尹文,其后司马谈、班固因之,世遂以好微眇之言,持无穷之辩者,谓之名家,实非古谊。考名家最著者邓析,而刘向称‘析好刑名’,是邓析乃形名家也。其次则惠施、公孙龙,而鲁胜谓‘施、龙皆以正形名显于世’,是施、龙亦形名家也。苏秦谓形名之家皆日白马非马,夫白马非马乃当时辩者之说,而苏秦以之属形名家,是当时辩者之徒亦形名家也。夫如是,则形名与名,乃古今称谓之殊.非于形名家之外有所谓名家。盖形名之变为名,犹法术之变而为法,皆由繁以人简,非有他义。世人不察。疑名家之外,别有形名家,误矣。”③郭沫若《名辩思潮的批判》,

6、载《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38—839页。④温公颐《先秦逻辑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5页。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展的表现。三、先秦“名”论的派别就先秦“名”学的派别而言,可以分别根据他们对“名”、“辞”、“辩”等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划分出不同的派别。先看他们对“名”的讨论。先秦诸子各家讨论“名”,包含对“名”的一般看法、名实关系论、“正名”论几个方面。先秦诸子对“名”的一般看法,大体有三派:一是“名之必可言”派,可以简称为“名

7、言”派,以孔子为代表。孔子在向子路讲解“正名”观念时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①孔子将可以用语言进行表达看成“名”正常的标志,又将可以实践操作看成是“言”正常的标志。换言之,“名”总是与人的实践相关的东西,是可以推动、规范、引导人们实践活动的东西。这就使孔子的“名”论从属于他的人学思想。二是“无名”或“常名”派,以老子为代表。老子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名”的局限性,他的“无名”,就是要“无”现实中有局限的那些“名”,从而实现他所谓“道”这一“常名”。在老子看来,有永恒性的“名”即“常名”,只能

8、是有关“道”自身的‘名”;现实世界中众多的“名”,都缺乏永恒的“常”性,不时发生变化,在情理之中,要超越这样的“名”,只能从这些“名”之有进一步追求“名”背后的“无”,追求到的这个“无”,就是永恒的、有“常”性的“无名”,也就是“道”。三是将“名”看成抽象的、与现实世界无关或对立的东西,以邓析为代表。他发现了“名”与现实世界经验事实有距离的特点,进一步将其间的距离拉大,达到“名”与现实世界无关甚至对立的程度。后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