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心的本性

直视心的本性

ID:38274684

大小:47.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7

直视心的本性_第1页
直视心的本性_第2页
直视心的本性_第3页
直视心的本性_第4页
直视心的本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视心的本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直视心的本性  “心的本质”若要理会得来,先决条件就是你要作禅修,在禅坐中将心意集中,避免吵杂干扰,最好选取一个安静舒适之处,而采取七支跏趺坐,若无法盘腿最少要背脊挺直,双手接合,如我现在的姿势〈法王示范〉……。  初学者言,若无目标物,心将不易集中,所以最好选择一目标物,如佛像、花朵或其它东西,将之置于前方距自己两呎处,高度与眼睛平齐,并且放置稳固,否则若它晃动将导致念头生起。这时有三件事应注意:呼吸、眼睛和心,试着把这三样东西都集中在目标物上。不要去想这个东西的品质、形状或颜色,而只是集中你的精神,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愈久愈好。当有

2、事情发生时,如声音响起、光线射入或其他事情出现时,常态下你会生起杂念,而无法如前的专注。此时必须马上再将注意力收回目标上,并试着让它持续下去。  假如你透过寻找,遍寻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里里外外的任何地方,你都将找不到一个称为“我”的东西。我们经常习惯性的说“我的头”,“我的手”,“我的心”,你应该仔细探究这个“我”究竟在哪里?其实,无论你如何的钻研考论,你也无法在任何时间空间中找到这个“自我”真正的主人,真正的自己。  同理,“心”也一样,它好像节拍一样,时时刻刻在变,你也无法真正找到它。过去心已远,未来心尚未起,现在心则时刻在变,所起在三

3、时中,都找不到“心”的存在。而且,当我们说“我的心”时,就如同说“我的房子”一样,“心”本身并不是“我”,“我”与“心”似乎又是不同的东西,那“心”到底是什么呢?“我”又是什么呢?值得仔细参考。  我们来探究一下“心”,如果“心”的存在是真实的,那就如同人的存在一样,当该有形体。比方说若有一个人存在,我们可以问他在哪里?在我身体内吗?在身体外吗?在身体的中间吗?或存在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同理,如果心是真实存在,我们可以问它在哪里?其次,它应该有个形状,是长得像什么呢?圆的或方的?还有,假使它是具体存在,就一定有颜色,我们的心是白色的?黄色的?

4、绿色的或蓝色的呢?  其实,“自我”或“心”并非由别人所创,它是经由自己很强烈的习性所制造出来的。要是外在的对象不复存在时,例如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舌头所品尝到的,当这些东西消失时,“自我”便自然解消,如同梦境一般,并非真实存在。在梦里,我们看见很多东西,而且当在梦中接触到好东西时,如同真实生活一样会感到高兴,当接触到可怕东西时,也会觉得受到惊吓,等到自己从梦中醒来之后,才发现什么也没有,原来只是大梦一场。“自我”也相同,一旦我们的对象物消失之后,主体也就跟着不见。  那“心”又是怎么的存在着呢?前面透过层层征寻,我们找不到心的

5、颜色及形状,“心”应该不是真实的存在物,它应当只是一种觉知。觉知我们并没有死亡与昏迷,我们仍清醒的活着。这种觉知是持续的明觉之持续,一如心灵的流泉不间断一般,我们由一个婴儿到长大成人,最后归于死亡,“心”都永不间断的觉知。它由过去生而来,然后经历此生,又会继续到来生,我们可以说这种持续不断的明觉就是心的特性。  任何东西都有不同的特性,以区别彼此的不同,例如花的特性是常有叶子为伴,以及拥有特别的颜色、香味和形状;它跟桌子是不同的,桌子没有叶子为伴,桌子的颜色、味道和形状也与花不同。同理,心也有它的特性,心的特性就是明觉。明觉有其持续性,做错

6、事的心和做对事的心,都是同一个心,做任何事的心,也都是同一颗心。  接下来我们探讨“心”的明觉,它位于何处?由何处生起?安住于何处?将往何处去?“心”是空性,是无因的,因此它从未生起,也从未安住。如前所述,假如它有所安住,它一定是在身体之内,或身体之外,或是在这两者的中间,且有特定的形状,及特定的颜色。但是心并无这些现象,所以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物,或者称之为“空”,而这个“心的本质为空,特质为明”。“空”与“明”无法被分离,“明”的本身是“空”,“空”的本身是“明”。如前所说,当我们找寻心在哪里时,遍寻不着,不在任何处,也无任何形状与颜色,

7、故它是空的,但是却感觉真实有心的存在,如果没有心,那到底是谁在做这些事?谁在经验这些快乐或痛苦?  心的两个特性明与空,是二而一,明而空,空而明;若从表面上看来,空性与明性似乎是矛盾的关系,明性是持续不断,而空性似乎不存在;其实明空二者,如火与热,我们无法将火与热分离;火本身是热,而热就是火。明性与空性亦然,是二而一的存在,二者都是心的真实本性。  我们可以说心有三种特性:“明”为其一,“空”为其二,而“明空不二”为其三。若对于这三特性有真实了解,我们便可试着依此基础,以非常专一明晰的心,用以观修“明”、“空”及“明空不二”的心境;若进入此

8、心境中时,会发现本无禅修之人,亦无禅修之事,也无禅修之法,只是空不离明、明不离空、空明不二的禅境而已。  以上这些都必须自己去实证体悟,若只是在理智上理解,那都只是相对层次上的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