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

ID:38274080

大小:223.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_第1页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_第2页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_第3页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_第4页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祝允明的古文观_徐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9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09第5期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No.5祝允明的古文观徐慧(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摘要:以55岁罢试就选为界,祝允明的仕隐观、古今论、古文观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前后期变化;祝氏早期对古文写作的偏好与吴中博古、家学传统等有关,其文复秦汉意识甚至早于弘治末才开始起事的前七子十几年,由于科举仕进的需要,其时对时文亦采取务实包容的态度,古今观中并无崇古卑今的思想;后期放弃科举仕进的道路,开始厌弃时文,

2、文章复古观中趋古论思想明显,尤其体现在其“文极乎六经而底乎唐”的文统观中。关键词:祝允明;古文;时文;前七子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03(2009)05-0058-05之曲,怀猎高尚之浮誉”,岂吾心哉?⋯⋯嗟乎,去就[1]卷十二一、祝允明思想的前后分期自有合宜之节,难乎,识尤难乎?⋯⋯对于其应举的半途而废和夙隐问题,祝氏认为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江应“行己以义,制义以时”,放弃应举只是“以时”苏长洲(今苏州)人,名门出身,内外二祖均为显宦而变换方式以求达“义”这一目标;“不仕无

3、义”,硕儒,儒学渊源深厚。自小醉心古学,力攻古文辞,夙隐则是背“义”,隐逸和眩名猎利都非“吾心”,对24岁以古文名起吴中,29岁,文名盛吴中,33岁,舍应举之劳而就事君之劳等问题,祝氏也给予了相①举应天乡试,55岁,因屡试不第,终弃此念,进应的解释。综合考虑,罢试就选是最为“合宜”的举京谒选,得授广东兴宁府知县,62岁得迁应天府通措,应“时”而又更符合自己的客观情况,是“志获[1]卷二十三判,然旋即辞官归隐。时合”又准乎礼义的万全之举。从这些回答55岁春,祝允明赴京参加第七次会试,不第,来看,祝氏放弃应举并非意在归隐,而是以一种更遂放弃应举

4、拟就谒选,友人施儒劝再试,祝氏致书为务实的方式来处理应举与出仕之间的关系。做官[1]卷十二以答,称自己于举业“诚不能矣”,他从自身以前,“不仕无义”一直是其仕进事君理想的思想基对程文厌弃、科举制度“恒十失九”的不合理录取础,罢试谒选是祝氏实现理想的一个无奈的选择,制度及自身身体状况三方面说明了“不能”的原因,是为了更快更有可能地事君用世,实际上是以一种并表明了不愿强勉再试的态度。此外,祝氏还以设看似消极的方式来积极地用世。选中上任之后,为问的方式透露了自己关于应举、仕隐等相关问题的官的枯燥和无助,思乡、思亲和离群感受的增强,一系列看法,其《

5、答人劝试甲科书》云:使得祝氏前期那颗汲汲渴求的用世之心触碰现实嘻!人岂不自知古语云:人各有能、不能。若是之后迅速黯淡,潜意识深层的归隐志趣相应膨胀。者,非余所能,正斯谓也。又曰:“昔既累干,今曷中思想的突变蕴藏在渐变之中,即少年的用世思想积沮?苟希野逸,胡不夙隐乎?”夫行己以义,制义以时,聚到55岁时达到顶峰,而做官在任的7年恰巧是其故一鸿而盘陆异,一雉而举集殊,春苗夏菽,随候而用世思想渐弱、隐逸思想渐强的7年,到得迁应天艺,又何拘乎?又曰:“然则曷不遂行?”夫不仕无府通判时用世之心几乎消磨殆尽,最终转而归隐,义,度力而趋,乘田委吏,莫非王

6、臣,如曰:“徇放逸直至卒年。收稿日期:2009-04-20作者简介:徐慧(1980—),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①祝允明21岁至55岁共经历长达35年的科举考试,其中包括5次乡试、7次会试,33岁举应天乡试,后一直未登第。·58·因此,综观祝氏的思想,虽然62岁才是其生平的好古可看作是吴中博古传统的大背景下吴中文经历中仕隐的分界点,但其内在思想的转变要往前人的一种普遍的趋向,贯穿祝氏的一生,其古文成追认至55岁上任做官,以55岁为界,并不是简单就在同时代文人中尤为突出。强调为官带来的人生经历的变化,而是着眼于

7、其内明中期,由于科举形势的逼迫,吴中的古文写在思想的转变。罢试和谒选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在作与时文形成日益激烈的冲突,古文与时文的关系对仕隐问题的梳理中得到统一,围绕仕隐这一核心亦对应于祝氏仕隐观的纠结。因此,对于时文的态思想的转变又带来包括文学观念等诸多其它思想度成为祝氏古文辞观念如影随形的问题,这一态度的牵连变化。另外,考虑到弘治末前七子复古运动亦随着前后期仕隐观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由于其对祝允明古文观的影响,为更清晰地梳理祝允明文早、青、中年时期对于出仕的欲求,与吴宽对时文章复古意识与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关系,以对祝允明的激烈批判、文徵明勉

8、为其难的时文写作不同,祝在明中期吴中及全国文学复古运动中予以定位,故允明前期对时文采取接纳和务实致用的态度。将其古文辞观念的论述大致分前后期处理。祝氏对时文的态度从其对待举业、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