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

ID:38272527

大小:155.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第1页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第2页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第3页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 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条山西阳河群安山岩杏仁体特点及成因分析徐朝雷山西区调队笔者于2008-2009年两年间,在中条山西阳河群分布区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作观赏石梅花玉资源调查。原想找出梅花玉形成规律,以作工业化大规模开采。但调查结果,令人失望,找不出梅花玉形成规律。倒得出杏仁体成因一些新认识。梅花玉是指安山岩中红、白、绿杏仁体与枝状脉体结合构成虬枝红梅、白梅或绿梅造型的观赏石。1、安山岩中气孔层分布特点层状熔岩气孔层形成的三个部位。一在底部熔岩直接与海水接触,底部与早期已冷固熔岩接触。形成一层厚3-10厘米细小又密集的气孔层。气孔直径3-5毫米,含量可达地层体

2、积40-60%,大小差别不大,无明显增大与变小规律。顶部气孔层,厚20-60厘米,气孔下小上大,下部3-5毫米,上部膨胀到1-5厘米,下部稀疏,上部密集。上述两种气孔皆层状分布。是熔岩遇水骤冷中释放出来,属淬火型杏仁。第三种分布于熔岩中间,成透镜状产出,气孔大小一致,正圆形,一般2-5毫米为主,当被充填后酷似珍珠岩。它们成群均匀地分布,透镜体长200-50厘米,厚30-100厘米。显然底部杏仁属接触骤冷成因,顶部属上升扩散成因,中间属熔岩已半固结时分异成因。枕状熔岩气孔顺枕边分布,顶部鼓起属气孔层较厚,有顶板气孔特点,底部与底板气孔一样,无中间

3、气孔。在斑状熔岩或斑岩状岩床中,也有气孔体存在,以中间型最多,也有0.5-1.5厘米大小气孔分布,但看不出熔岩层理。西阳河群斑状熔岩,斑晶皆为宽板状钾长石,1-3厘米大小,不定向,含量从20-60%不等。详细寻找鸡蛋坪组石英斑岩,从剖面及附近露头逐寸搜索未见此岩性,仅在0.5米范围内见正长斑岩中出现个别石英斑晶。针对填图所标出的鸡蛋坪组界限,全是正长斑岩,无一处有石英斑晶。因此正长斑岩到底是岩床、岩脉还是岩墙界线亦看不清。所以该区以石英斑岩作标志层划分西阳河群地层,缺乏地质依据,界线不可靠,分层不可信,当然厚度无依据。2、西阳河群杏仁体特点大学

4、所教,杏仁体是火山喷发后期火山汽液充填形成,所以应当聚集在火山口附近,火山射汽能到达的范围内。野外调查结果,西阳河群所有气孔皆充填着杏仁,仔细观察极少数气孔构造,乃是杏仁体溶失后腾出的气孔。此一现象证明,杏仁体充填是普遍的,与火山口无关。露头观察大部分杏仁体具环带构造。共取薄片37个,镜下观察气孔110多个,发现个个有环带。对环带作了统计,环带矿物共14种,方解石、细晶石英、燧石、玉髓、蛋白石、绿泥石、绿帘石、透闪石、黑云母、磁铁矿、高岭石、绿高岭石、钾长石、褐铁矿。环带少者2-3层,多者十层以上,按组合排列,共97种,完全重复环带仅10%。这

5、系列现象,告诉我们。环带构造形成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杏仁体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定多期次多内逐渐形成的。否则应该呈现规律性,可据环带规律,划分形成阶段,形成机制。我们根据环带矿物划分类型,①高温矿物: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绿帘石、透闪石;②中温矿物:绿泥石、晶质石英、绿高岭石;③低温矿物:石髓、燧石、蛋白石、方解石。高温矿物环带应在火山口附近,高温射汽作用圈内形成。其次后期热液脉侵入带中形成。中温矿物环带,应在炽热岩浆与海水反应中,海水遇岩浆析出后充填的。低温矿物环带,可以是成岩后多阶段地下水淋滤所充填。上述三个环境都可多次重复出现。火山活动

6、中历次火山爆发,岩浆涌出都带有射汽作用伴随,每次都进入水体发生热反应。西阳河群沉积后,每次地壳运动,它都被抬升到地表。接受地下水渗淋。所以西阳河群火山岩电气孔全被杏仁体所充填,因为它形成年代久(18亿年)经历复杂。我们观察山西燕山期火山岩,新生代火山岩,气孔极大多数未充填杏仁,杏仁体年代越新,充填的杏仁越少,而喜山期火山岩绝大部分仍保留气孔,很少充填。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1/3-1/4气孔被充填,元古代火山岩全部有杏仁体充填。于是得出结论:火山岩年代越久,杏仁体越发育,不算变质岩(早前寒武系)西阳河群火山岩气孔全被充填,喜山期火山岩极少有

7、杏仁体,燕山期火山岩杏仁体介于两者之间,这就是规律:火山岩中杏仁体,绝大多数是火山喷发以后很久才形成的,射汽作用只占极少部分。同时这次工作还发现一个规律,火山岩岩石的颜色,与后期风化作用有关。凡在侵蚀区大沟底部所见火山岩,不是黑色的,就是深绿色。而在剥蚀区顶部梁上所见火山岩不是褐色、红色,就是紫色、棕红色。所以,如今见到的火山岩的颜色,并非成岩时岩石原生色,而是其中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的风化颜色。这现象在大同火山群所见的也一样,火山锥表层火山岩大部分呈褐红色,新鲜采石场中所见则为黑色。(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