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

ID:38247227

大小:1.15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_第1页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_第2页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_第3页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_第4页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春秋》学中王霸之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期双月刊2010年3月出版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孙旭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摘要:孙复以道统承续辨王霸,适度肯定霸主的功业,但对后继之宋儒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王安石承接孟子开启了以“心性”论王霸之肇端;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沿袭了这一诠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发为义利和名位之辨。透视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宋代《春秋》学于王、霸抉择上,大致本于孟子,偏向以内圣工夫为主要考量,这大致本于孟子,所以王道对其而言,正是一种“境界”论述。关键词

2、:宋代;春秋;王道;霸道中图分类号:B22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59(2010)02-0019-05自孟子首揭王霸之辨以来,此一分辨便成为见意,然“道统”诚属儒家思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中国人探讨政治时的基本概念之一,历代对之申文尚无暇细述。这里将以孙复(992-1057)的王霸述无已。到了宋代,因现实环境及政治需求,讨论观为例,结合其“道统”看法,来说明宋初《春秋》学得更为激烈。因为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从建国之者的王霸观点与自身道统论述相互见意的情形。初到灭亡,一直都处于

3、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洪身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孙复,所著《春秋尊流中。正是这种现实政治环境的刺激,“尊王攘夷”王发微》一书,在“尊王”的要求下,孙复认为霸者之义很自然地成为了宋代《春秋》学的主流[1]103-121如能扶周室、攘夷狄以兴复王业,亦值得理解及期,论王述霸便成为学术领域的中心关怀之一。许。这是以“尊王”大义贯通“王霸”的表现,孙复曾云:“孔子揭王法,拨乱世,以绳诸侯,召陵之盟专一、道统承续与王霸与桓者也,非他,孔子伤圣王不作,周道之绝也。及至宋初,唐末五代以来乱世的遗绪仍然是……使平

4、、惠以降,有能以王道兴起如宣王者,则士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孙复、石介、穆修、柳开攘夷狄、救中国之功在乎天子,不在乎齐管仲矣。以及欧阳修等人对韩愈及其所谓的“道统”、“古此孔子所以伤之也。”[3]卷十六孙复此处虽然肯定霸者文”的推重与鼓吹[2]197,以此来支持自己关于巩固皇之功,但却是以圣王不作为前提。可以这样说,孙权,重建国家秩序的思想。由此可见,宋初“一般的复对霸者的肯定,当是其研究《春秋》时,基于夷夏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语)中,基本上仍之防的观念,面对周室已衰而“平既不王,周道

5、绝然延续中唐以来的学术思潮。因此,宋初《春秋》学矣”[4]卷一的既成事实,所作的“权宜”性表述,而这番则是以结合“道统”承续的形式辨王霸。其实,宋人表述,正是对世乱时局下霸者功业的默许,或许可关于“道统”的论述多样,并与自身之王霸观点相互以说,孙复抑霸,但不贱霸。收稿日期:2009-12-28作者简介:孙旭红(1982-),男,安徽庐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19孙旭红孙复这种重视功业而适度肯定霸主的观点,直至董仲舒,才又点燃了光明。他说:“四子(孟、正与其道统论述互文见意。身为儒家信

6、仰者,“王荀、扬、董)之道一也”,表示四子所传,同为圣道,道”自为孙复内心之崇高理想,但王道于周室东迁同样垂范救时而致王道之功。董仲舒认为王、霸无后,已然不行。他说:“十年无王则人道绝矣。”[4]卷二异道,皆本于“仁”而来,那么,孙复认可的具功业又说孔子“伤圣王不作,中国失道之甚也”[4]卷五意涵的道统,以及肯定霸者这点,或许正是在董子,表明在无圣王而王道不行的情况下,人世一切都将这类王、霸同道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述。意即“道”虽失“道”。那么,所谓的“道”又是什么?孙复认为,以“仁”为内涵,却包含

7、功业的实践在内,因此王、“道”正是“三纲五常”之类的规范原则。他在《儒霸同道。这样一来,便将董子王霸论未明白说出的辱》中说:“夫仁义礼乐,治世之本也。王道之所由涵义表达了出来。兴,人伦之所由正,舍其本则何所为哉?”[5]此言王二、心术之异论王霸道,人伦以仁义礼乐为本,是视儒家思想为治世之宗的表述。因为就孙复而言,佛、老二氏属异端邪孙复开启的王霸之辨的路径,并没有引起后说,因此《儒辱》所强调者,乃在儒家纲常(即“道”)世巨大的反响,而是在王安石开启的心性内涵的的重要性,并据以凸显儒学与佛、老二氏之

8、不同。肇机后,便湮没无闻了,这与王安石主持变法而引基于此,他便提出了“道统”的继承问题,以证明儒起的政治史和学术史的巨大变动密切相关。王安学系谱,才是真正的“道”之统绪:“圣贤之迹,无进石曾撰《王霸》一文专意辨析王霸,借以阐明自己也,无退也,无毁也,无誉也,唯道所在而已……吾的为政之道。在文章开篇,王安石就说:“仁义礼之所为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信,天下之达道,而王霸之所同也。夫王之与霸,其也,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5]所以用者则同,而其所以名者则异,何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