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

ID:38232622

大小:56.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_第1页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_第2页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_第3页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_第4页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发展基金为例——东北财经大学刘晓梅慈善事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西方和中国各有所差异,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使它得到升华。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专项发展基金,就是慈善文化和社会政策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它使慈善文化得到升华,更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中国的慈善事业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它通过合法的社会中介组织,以社会捐献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用于无力自行摆

2、脱危难的受助者。它不仅是一种送温暖的关怀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自立自助。社会保障则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全体国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他包括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非正式制度则包括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等。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这是我党第一次把慈善事业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如下几点:第一、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正式制度的补充,需要从新认识和定位。积德行善、扶贫济困是中华

3、的美德。它虽然古已有之,但建国后的40年时间里却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官办的救灾济贫和福利。原来的救灾、扶贫等一些社会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统的各部门在做。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持续拉大,贫困人口、灾民、孤老残幼、失业人口等社会脆弱群体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援助,但政府不可能全部包下来,从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了内在需求;同时在一部分人的带动下,中国国民的慈善意识再度觉醒,中华优秀传统逐渐回归,慈善事业由此在中国由南到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政府和社会舆

4、论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事慈善事业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不断涌现,慈善事业在中国开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了。第二、要做好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衔接虽然东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不同,但每个国家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时,必须确认的是政府的社会救助事业和民间团体的慈善救助事业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国家和民间团体的责任明确,功能定位准确,促进慈善事业良性发展。二、政府的社会救助和民间团体的慈善救助的功能和作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从宗教的慈善救助开始,《救贫法》的出现,标志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然而,《救贫法》也出现了狭路。一方面它的保障是有限度的,

5、另一方面,它与慈善救济有重复支付的现象,所以必须明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救助和由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之间的功能。同时,对救助对象的有关情报必须是官民共1有的。举办救助活动的有关团体,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应该能相互利用各自救助对象的名单,完善各团体之间的联络体制,相互介绍各自的业务,通过这些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一般来说,在国家救助制度中购买不到的物品,或者不能支付的一些费用,可以期待民间慈善团体来解决。另外二者援助的对象有所差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被称为“穷困者”(destitutes)的阶层。而作为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对象,是那些虽然

6、有一定的收入,但只能确保有不充分的生活手段;处于接近依存性贫困(pauperism)的边缘位置,却过着独立生活的人们。他们是处于独立生存和“穷困者”这两个极端中间位置的,有向依存性“穷困者”转落的潜在可能性的阶层(处于低保边缘)。为了保障他们能保持自立,提高他们自助能力,由民间团体实行的慈善救助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就是抑制和预防这一阶层的转化。慈善组织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诞生的。所以慈善组织把它的活动的重点放在民间各个团体的慈善救助活动的协调上。慈善组织本身也实行救助活动,但这也只是协会活动的一小部分。为了防止慈善救助的过度救助,或者说为了防止受救助的人堕落,慈善事业要

7、组织化。也就是说慈善的救助活动和它的资源要有效率地分配。这里所说的有效率地分配是指活动和投入的资源能够期待有一定的效果。而所说的能够期待的效果,不言而喻是抑制和预防向依存性贫困层的跌落,并通过预防措施迈出走向独立劳动生活的第一步。从这一意义上说,慈善活动必须是讲究费用和效果相对应的科学预防。慈善救助活动虽然是民间的自发的行为,但决不是情绪性的共鸣或怜悯之心的流露。要对贫困和救济进行分析,救助活动也要进行彻底的记录、观察和调查。另外,慈善的救助活动不仅要对资产和所得进行调查。而且还要对将来是否有道德上的改善可能进行判断。比如,把就业援助作为救助内容的时候,还要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