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ID:38229105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_第1页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_第2页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_第3页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肛漏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又称痔漏。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

2、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二、证候诊断1.

3、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三、肛漏病手术前后中医治疗(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萆

4、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栀子、车前子包、白术、茵陈。推荐中成药:五福化毒丸,复方败酱草丸。2.正虚邪恋证治法:扶正祛邪。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3.阴液亏虚证治法:养阴托毒。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二)中医外治法1.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以缓解症状。适应症:症见肛漏手术前后局部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方药:可选用痔痛宁洗剂熏洗坐浴,或用硝矾洗剂、双白洗剂、五倍子汤、苦参汤水煎坐浴。2.中药外敷法:急性期

5、局部肿痛者,可选用紫黄膏或紫草膏、拔毒膏、金黄膏等治疗。3.紫草生肌纱条填敷法: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紫草油纱条,配合活血化瘀,化腐生肌敛疮生肌膏填敷痔术后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外用中成药:根据病情选用具有清热祛湿,理气止痛,生肌敛疮等功效的中成药,如马应龙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三)中医非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灸治疗肛漏病及术后并发症。1.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2.术后尿储留:针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3.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发挥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特色优势,临床针对肛漏病(肛瘘)围手术期肛周肿痛、

6、流脓、创面水肿、瘙痒、创口迁延不愈等症,辩证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特色制剂,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