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

ID:38228469

大小:224.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_第1页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_第2页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_第3页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_第4页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_应瑞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第163期城市问题2009年第2期〔文章编号〕1002-2031(2009)02-0051-05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应瑞瑶陈燕〔摘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关键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动因〔中图分类号〕F299123〔文献标识码〕A间分异的动因进行比较。一引言二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城市居住空间既是一种地理空间,也是一种社分析会空间。近年来,城市结构变迁以及住房市场

2、的多样化正在重塑城市社会空间。在我国现代化、城市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空间展现出一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人们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幅“景象多变的社会区域马赛克式镶嵌图”,居住空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等方面出现种种分化,在城市间分异现象非常明显,因而西方学者对于这一现象居住空间上的体现就是居住区的地域分化,也即城的研究较早,也比较成熟。概括而言,西方学者对于市居住空间分异。从国内外的居住发展过程来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动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几个角度。现象。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正

3、在迅速形成并有1.区位选择和土地利用分化角度扩大趋势,城市中形成单体均质而整体异质的社会城市居民对住宅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区空间。对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国内外学者从多学位选择,而区位是土地利用分化的结果。1950年西科多角度进行过研究,本文试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方经济学家将区域经济理论用于对居住选址等城市的动因角度对此问题探讨,并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区位问题的研究,认为住户最佳居住区位是通过将〔作者简介〕应瑞瑶(1959—),男,汉族,浙江东阳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及

4、农业经济学;陈燕(1974—),女,汉族,江苏海门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及城市经济学。〔基金项目〕南京市社会科学院2008年成长性项目(SKZX2008010):———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住区和谐研究。〔收稿日期〕2008-05-22〔修回日期〕2008-07-30经济与社会·51·《城市问题》2009年第2期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2]每日上下班的通勤费用与城市不同区位的级差地租变,进而影响到城市社会空间的变化。萨森在对作权衡而确定的。低收

5、入者的通勤费用支付能力较纽约、东京和伦敦等城市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全球弱,居住地的选择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往往只能局城市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社会极化,即日益增长的限在离工作地近的地方;而高收入者具有较强的通社会不平等,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呈现勤费用支付能力,因而选择的自由度较大。土地利两极扩张的趋势,从而形成“沙漏型”的社会结构。用分化也直接影响城市居住密度。低收入居民占据作为社会极化的空间后果,导致了“分裂的城市”和地价高的内城地域,高收入居民聚居于城市外围;贫“二元城市”的出现,居住空间上也出现了极化的结穷的家庭生

6、活在高密度的社会环境,富有的家庭则构。一极是城市精英阶层生活居住的高雅舒适住[1]情况相反。区,这类住区形成所谓的“防卫型社区”,与外界相2.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角度对隔离;另一极是城市低收入人群、有色人种和外国西方城市社会学住宅阶级理论认为,人人都向移民在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密集居住。这两类极化的往较好的居住条件,但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稀缺住区特征鲜明,空间上彼此隔离,居住空间分异明的,各个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社会背景争取到不同显。地段的住宅,从而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在竞争中形成特定的人口分布形式。大致上,较富裕者会住三中国城

7、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在环境清净宽敞、设施现代的郊区,贫困者因交通费动因分析用和楼价的昂贵,则只能留在市中心附近破旧拥挤的贫民区。相比较国外,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更3.社会等级、家庭类型和种族成份角度加多元化,分异是在多方面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西方社会学者通过对北美城市生态因子分析发1.住房政策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现,社会等级、家庭类型和种族成份是形成居住空间我国近三十年来的住房体制改革和相应政策变分异的主导因素。社会等级呈扇形分布,家庭类型化是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直接因素。中国传统呈同心圆分布,种族成份呈组团分布。就家庭

8、类型的城镇住房制度是以国家统包、无偿分配、低租金、而言,导致这种分离的主要因素是寻找适合儿童健无限期使用为特点的实物福利性住房制度,住房由康成长的空间环境,使家庭逐渐向人口密度低、犯罪国家统一建设,按照职务、职称、年龄、工作年限等进率低的区域靠拢。行分配,居民没有选择住房的权利,因此不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