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2304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7
《教基[2004]11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 知教基[2004]1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远离不良文化过好安全文明暑假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4年暑假即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组织好学习大讨论的同时,认真安排好暑期工作,切实执行关于“减负”的五项规定,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组织好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
2、健康、安全、文明、愉快、有意义的暑假。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集中开展法制教育。各地中小学校在放假前,要普遍对中小学生开展一次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影响,不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看有淫秽、恐怖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录像,拒绝低俗淫秽的“口袋书”;不进营业性歌舞厅等未成年人不宜的娱乐场所;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杜绝各种不良嗜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形式要生动活泼,可聘请法制副校长、有关专家为学生作报告,加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教育学生在暑假期间讲公德、守秩序,遵守国家法律
3、法规。做文明的小使者。一、远离网吧、文明上网。要教育中小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严于自律,不进网吧。在家庭和学校上网学习、娱乐时,不登录、不浏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危害。有条件的学校,要向学生开放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设施,指派教师对学生的上网进行指导。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不进网吧的政策和要求,教育子女不进网吧,不浏览不良信息,切实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二、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地中小学校要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积极倡导并组织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暑期实践活动,即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学习一项生活技能。城镇中小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选派教师进入社区担任辅导员,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和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共同设计好学生暑期在社区活动的计划,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暑假生活。农村中小学校要依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学生暑期活动。放假期间,学校图书馆(室)、实验室及各种文体活动场地、设施设备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和各种素质教育活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利用暑假组织开展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为主题等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和锻炼。中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要利用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密切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一、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各地中小学校在暑假之前要进行一次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暴力、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强中小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杜绝火灾、校舍倒塌等事故的发生,配合有关部门保证活动场所、设施、器材的安全性。暑假组织的社会实践、夏令营、军训、参观考察等各种活动均要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做好安全预案,防止发生各类伤亡事故。放假期间各学校要做好值班护
6、校工作,坚持学生非正常伤亡报告制度。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暑假电视节目。按照中央文明委和中宣部的有关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会同当地新闻媒介、精心策划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深受学生欢迎的电视节目、专栏,制作播出高水平的动画片、儿童影视剧、教育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生动活泼的电视节目之中。教育系统新闻媒介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有计划地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广泛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指导家长科学有序地安排子女假期生活,掌握科学
7、的教育方法,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学有特色的暑期活动的宣传力度,引导各地中小学生暑期活动的健康开展。三、认真做好新学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利用暑假期间进一步完善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为今年9月份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校园内应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画像,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努力创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环境。要利用假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
8、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好准备。教育部办公厅二00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