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ID:38203285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间质性膀胱炎_第1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2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3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4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间质性膀胱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cystitis,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全层的炎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以会阴疼痛不适,尿频或尿急为特征,病因不明的临床综合征,病理特征为膀胱粘膜下纤维化或Hunner’s溃疡。IC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需要除外其他引起相同症状的疾病。1887年,Skene首先描述了这种部分或者全部膀胱粘膜破坏性炎症,并且部分累及肌层。GuyHunner对这种疾病加以普及推广,描述了特征性的膀胱壁溃疡。对这种疾病全面的理解应该归功于(1949),他描述了广泛的,小的,膀胱粘膜下出血病变和膀胱容量的显著性改变。目前存在问题:尽管经过多年广

2、泛的研究,目前仍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或者泌尿系标志物,影像学,实验室或者血清学发现,以及活检病理能够确定诊断IC.IC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鉴别诊断需要和以下尿频、尿急、尿痛疾病相鉴别。1.  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泌尿道感染,尿道憩室,巴士腺感染,外阴前庭炎,结核性/嗜酸性膀胱炎,阴道炎2.  妇科疾病:盆腔恶性病变或者肿块(纤维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疼痛,盆腔感染性疾病,生殖器萎缩。3.  泌尿系疾病:膀胱癌,原位癌,放射性膀胱炎,充溢性尿失禁,逼尿肌无力,前列腺痛,膀胱出口梗阻,尿石症,尿道炎。4.  神经病变:逼尿肌反射亢进,Parkinson病,椎间盘病变

3、,椎管狭窄,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变。5.  其它病变:排尿功能障碍,外阴疼痛,疝,感染性肠道疾病,胃肠道肿瘤。流行病学·  患病率差异:由于国家和诊断标准的不同,患病率各不相同。在美国,60-70/100,000女性,在欧洲18/100,000女性,在日本仅有3-4/100,000女性。发病率2.6/每年/100,000女性(美国)。·  种族差异:94%IC病人是白人,犹太女性梢高。arewhite.ICappearstobeslightlymorecommoninJewishwomen.·  性别差异:90%的IC患者为女性患者。婚姻状况,性伙伴数量

4、,教育状态没有统计学意义。·  年龄差异:平均年龄为40岁。一组儿童调查表明: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平均诊断年龄8.2岁,常表现为弥漫性炎性肉芽肿和终末血尿。·  家族史:最近研究表明双胞胎较单卵有较高的发病率,提示IC有遗传易感性。·  相关的疾病:IC病人以前常有妇科手术史或者泌尿系统感染史。常和一些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肠易激惹综合征,遗传性过敏症。病因学:IC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以下因素。感染:没有发现确切的微生物和IC有关。少数IC病人的尿液培养中包含细菌,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炎症:炎症是典型IC的主要表现。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全膀胱炎和神经周围淋

5、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非溃疡性IC炎症较少见。肥大细胞及激活:肥大细胞是多功能免疫细胞,包含多种免疫介质,包括组织胺,白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典型IC的症状和表现,例如疼痛,尿频,水肿,纤维化和固有层中的新生血管可能是肥大细胞释放的因子有关。典型IC病人的肥大细胞的计数较正常人高10倍。在非溃疡性IC,肥大细胞计数正常或者轻度升高。尿路上皮功能失调/粘多糖层缺失:所有的IC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膀胱粘膜的脆弱,表现为在膀胱扩张时尿路上皮的破裂或者裂纹。在典型IC,肉芽组织常常提示修复过程。典型IC病人可以表现为尿路上皮分离,而在非溃疡性IC病人,在膀胱扩张时,可以表现为

6、多发的表浅上皮缺陷。电镜扫描可以发现紧密连接增宽和通透性的增加,这是由于膀胱粘多糖层改变的结果。Parsons和Mulholland粘多糖层的缺失使粘膜下的神经纤维暴露于尿液中的毒性化学物质。自身免疫机制:关于IC病人的自身抗体有很多研究,但是结果表明缺发特异性的发现,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一些病人发现了抗核抗体,因此有了狼疮样反应的假说。Mattila等发现在膀胱壁的脉管系统里发现了免疫沉淀物并且伴有补体系统的激活。通过免疫组化和细胞荧光研究,在典型的IC病人,可以见到广泛的T细胞浸润和B细胞结节,而在非溃疡性IC病人只能见到少量的T细胞浸润。氮氧化物代谢机

7、制:口服L-精氨酸可以增加病人尿液中氮氧化物相关酶和代谢物的含量。但是这种相关性不明显。毒性物质:IC病人尿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引起膀胱的损害。缺氧:IC病人粘膜下微血管密度减少。.IC病人在膀胱充盈的过程中,灌注量减少,而在对照组缺表现为增加。病理复合物相互作用:近年来发现IC病人神经末梢肥大细胞激活,类胰蛋白酶,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细胞衍生神经营养因子有所增加,这些发现表明IC可能是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IL-6在IC病人中呈5倍增高。病理生理:根据膀胱镜和膀胱过度扩检查,IC可以分为两种亚型:溃疡型(经典型)和非溃疡型(Messing-S

8、tame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