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ID:37535131

大小:552.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间质性膀胱炎_第1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2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3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4页
间质性膀胱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间质性膀胱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14卷第6期2009年11月现代泌尿外科杂志XiandaiMiniaoWaikeZazhiV01.14NO.6Nov.2009·专家论坛·文章编号:1009—8291(2009)06一0403一05膀胱疼痛综合症/问质性膀胱炎研究进展贺大林,李旭东(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关键词:膀胱疼痛综合症/间质性膀胱;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志码:A膀胱疼痛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bladdersyndrome/interstitialcystitis,PBS/IC)是一种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的慢性疼痛综合症。

2、1836年美国费城外科医生JOSEPHPARRISH报告了3例病因不明的有严重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并将此疾病命名为“膀胱三叉神经痛”。1887年SKENE等[1]首次用“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cystitis,IC)来命名这种严重破坏膀胱黏膜甚至肌层的炎症。1918年HUN—NER[23报告8例IC患者,并提到了Hunner溃疡(Hunnerulcer),此后的60年里Hunner溃疡一直被作为诊断PBS/IC的依据,直到WALSH用“小球状出血”描述IC的膀胱镜表现。此后IC临床诊断例数也迅速增多。1984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间质性膀胱炎协会(InterstitialCystit

3、isAssociation,ICA)。1PBS/IC定义的变迁及流行病学以往称PBS/IC为IC,而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Intem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将其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同时除外泌尿系感染和其他病理病变”。ICS目前仍然保留“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指“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否则,均应诊断为PBS/IC。在ICS定义里,尿急是指突然出现的强烈排尿欲望,难以自我控制,患者担心的是憋尿会引起的疼痛,与之不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更担心憋尿引致尿失禁。在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约14%的

4、PBS/IC患者存在膀胱过度活动,与正常人群相似。国外统计资料显示PBS/IC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2。芬兰发病率约为1.2/10万人,美国发病率约2.4/10万人;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过去曾认为该病罕见,现在已经认识到IC可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study,NHS)的两项收藕日期:2009一08一01修回日期:2009—09一15作者简介:贺大林(1960一),男(汉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mail:hedalin@Yahoo.com.cn研究(NH孓1与NH孓2)显示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52/1

5、0万人与67/10万人,确诊年龄54.4岁与35.8岁,确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3年和7.1年。目前美国已确诊的患者有43500~90ooO例;PBS/IC发病的中位年龄是40岁;儿童期膀胱有问题的人群成年后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以往有泌尿系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男性由于最初多被诊断为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痛,所以其实际发病例数远高于临床确诊的病例数。PBS/lC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差,其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血液透析患者。2PBS/IC的发病机制PBS/IC病因不明,可能通过一个或多个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①DOMINGUE等[3]认为感染是PBS/IC的重要原因。病理显示:炎症是溃疡

6、型PBS/IC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广泛黏膜下炎症和神经周围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但非溃疡型PBS/IC炎症表达较少,因此PBS/IC是否与炎症有关值得探讨。②肥大细胞是一类多功能免疫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组胺、白细胞三烯、5一羟色胺和细胞因子等[4]。SIMMONS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PBS/IC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溃疡型PBS/IC的许多表现如疼痛、尿频、水肿、局部纤维化及新生血管形成都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溃疡型PBS/IC中黏膜下肥大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10倍,因此认为肥大细胞不但是溃疡型PBs/I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其特异性标志物。非溃疡型PBS/IC逼尿肌组织中的肥大细

7、胞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肥大细胞理论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③FALL等[53认为IC与细菌感染有关,但迄今人们尚未找到微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有学者认为如同幽门螺旋杆菌引起消化道溃疡一样,PBS/lC可能与一些目前难以培养的细菌有关,只是未被人们发现。④ORAVIsT0等n3提出PBS/IC与自体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关系,以后许多学者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溃疡型PBS/IC膀胱黏膜下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比非溃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