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并论帛本《系辞》胜于今本《系辞》刘 大 钧 作者简介:刘大钧(1943— ),男,山东邹平人,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济南 250100112孔子研究 2003年第5期 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113“其”。亓即其。《释文》“死其:‘其’亦作‘期’。”可证唐本有与帛本同者。,由以上所考可知,帛本在汉唐时并未完全失传,其文字与今本之差异绝大多数只是版本不同而已,并非抄写之讹。二、帛本义胜今本《系辞》者今本《系辞》曰
2、“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帛本《系辞》曰“缘者:,言如马者也;肴者,言如变者也;吉凶也者,言其失得也;悔蔺也者,言如小疵也;无咎也者,言补过也。”帛本《系辞》谈“彖”、“爻”、“吉凶”、“悔吝”、“无咎”皆以“言”释之,其文辞前后一致,而今本《系辞》谈“彖”、“爻”、“吉凶”、“悔吝”用“言”,惟“无咎”用“善”,显然此处有误,应以帛本为是。再者,帛本《系辞》中大部分文字都用今文之“无”以谈“无咎”、“无悔”等,惟此处“无咎”用古文之“无”,可证在帛书抄
3、写的年代,今古文相互并用,并无严格界限,后代一些经学家往往以一字而断其文为今文或古文,恐失之偏颇矣!帛本“易与天地顺”,今本作“易与天地准”。《释文》曰“京云:,准,等也。”《周易集解》引虞翻“准:,同也。”若依《释文》及《周易集解》所解“准”字作“等”作“同”,则易等同于天地矣,易若等同天地,则必有形体矣。然而《系辞》曰“神无方而易无体。”易是无形体的:,易乃“形而上者谓之道”,它只是“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帛本作“易与天地顺”,惟“顺”方合《系辞》“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
4、矣”之旨。今本“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帛本作“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今本作“圣人”,而帛本作“众人”。然由前文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思之,当以帛本作“众人”为是。与今本《系辞》“生生之谓易”不同的是,帛本作“生之谓马”①。在此,帛本以“马”代“易”。然而,考今本《系辞》“易者:,象也。”帛本亦作“是故易也者,马”。而未说“是故马也①除此处以“马”代“易”外,今本《系辞》中的“象”字,帛本几乎都写作“马”,对此,连劭名先生已作了详细探讨,证明帛本作“马”应是异文,不是错讹。他主要引《文子·道原》中“
5、以四时为马”一段文字,同帛本《系辞》“两 生四马”一段文字相对比,证明了“马”与天数及易象的关系,其说极是。(见连劭名《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载《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此处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连所引《文子·道原》的那段文字,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亦有基本相同的表述。另外,连劭名先生还引《礼记·投壶》等考证,古代算筹称“马”(见连劭名《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载《周易研究》2002年第3期)。其实,鄙人以为,此说至今人们仍在沿用,今人之所谓“数码”之“码”即源于此也,故《庄子·齐物论》中有“万物一马也”。所谓
6、“万物一马”,即万物一象,亦即《系辞》之“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也。114孔子研究 2003年第5期 者,马”。同时,今本《系辞》“是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帛本也作“古神无方,易无体”。今本“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乾坤其易之门邪”、“夫易,彰往而察来”、“易与天地准”、“夫易,开物成务”、“易则易知”等等,其文中之“易”字,帛本皆作“易”,而未作“马”。那么,何以惟独“生生之谓易”帛本作“生之胃马”呢?为此,我们要首先弄清楚“生之胃马”的“生”在此
7、处的确切含义。今本《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帛本《系辞》中此段文字却是“天地之大思曰:生”,依帛书“生”是体现“天地之大思”的,,而《系辞》又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依帛本,既然“生”是体现“天地之大思”的,而易又“无思也,无为也”,显然若作“生之胃易”即文义不通了。此其一。其二,我们试析帛本的这段文字:生之胃马,成马之胃键,教法之胃川,极数知来之胃占,变之胃事,阴阳之胃神。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过,以言乎近则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夫键,亓静也圈,亓动也摇
8、,是以大生焉;夫川,亓静也敛,亓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肥天地,变肥四(时),阴阳之合肥日月,易间之善肥至德。文中“夫键,亓静也圈,亓动也摇,是以大生焉;夫川,亓静也敛,亓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显然是以乾坤的“动”与“静”释“大生”与“广生”之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