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ID:38175298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_第1页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_第2页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_第3页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作者:吴素清,魏海茹,杜义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关键词】流产,习惯性;焦虑;护理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15%左右[1],且流产的危险随连续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文献报道反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0%,占所有妊娠丢失的15%~20%,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心理负担[1]。为此我们对围手术期的患者焦虑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便于患者消除焦虑,配合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至6月石家庄

2、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0~35岁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病例选择条件:发生过两次或两次以上自然流产;孕周小于12周;流产前超声证实胚胎停育;无其他急、慢性病史。高中以上学历1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14例。  1.2调查工具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SAS焦虑量表[2]和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表。评定标准如下:50以下为无焦虑发生;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以上为重度焦虑;焦虑相关因素如担心是否能生育、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手术以及家庭稳定经济状况等的担心。  2结果  用

3、焦虑量表测得分值为42.50~68.75,其中≥50有16例,平均分值(51.50±6.40)。焦虑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担心是否能生育26例,占86.7%;对疾病缺乏认识20例,占66.7%;对手术效果缺乏信心8例,占26.7%;经济状况6例,占20%;担心术中术后疼痛8例,占26.7%;担心术后影响性生活3例,占10.0%;担心术后体形改变7例,占23.3%;担心家庭稳定6例,占20.0%。  3讨论  3.1从理论上认识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

4、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3]。患者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很大,而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引起焦虑情绪的诱因。患者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对手术缺乏了解,非常担心以后能否怀孕、能否生育以及家庭的稳定,而且也很担心术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和自身形体的变化。因此,提出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非常重要。  3.2心理护理(1)正确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来源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保持密切、信任的关系,根据每个患者自身的特征,采取适合个体的心理应对方式加以疏导。(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给

5、予人性化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耐心诚恳地与患者进行沟通。(3)争取患者家属、亲友的配合。社会支持对于围手术期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有了社会支持,患者会感觉温暖,不再孤独,也不再为各种困难而烦恼,接受手术有了勇气。(4)要让患者了解有无痛人流、镇痛人流、普通人流手术方式及的优缺点,这样可以让患者知情选择手术方式。(5)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讲解手术麻醉效果,讲述手术的过程,及如何配合手术。保证术中不会疼痛,使患者感到欣慰。(6)护士全程陪伴,询问有无不适并给予相应指导,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

6、焦虑。  3.3健康宣教针对患者所担心的、不了解的问题给予指导。(1)让患者知道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2)要让患者了解怀孕的相关知识,孕前须查的项目,下次怀孕的最佳时间,怀孕前后的注意事项。  3.4术后护理(1)离院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定期回院复查。必要时电话或上门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离院后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耐心地教会患者放松心情的方法: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聊天,以减轻术后焦虑。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医疗护理

7、事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女性患者应得到重视,运用熟练和专业的治疗和护理技术,让患者得到一流的服务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通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更加激励每一位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更新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3王春芳,张宁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7.

8、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