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精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一、选择题1.(2019广东广州模拟)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B.白银大量外流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D.市民阶层兴起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低银”“低假银”,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趋利思想,说明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不受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
2、无法体现白银大量外流,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善书劝诫乡绅、商贾、大众不使用“低假银”,无法说明市民阶层兴起,排除D项。2.(2019湖北武汉模拟)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B.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B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说法错误,A项排除;材料中政府颁布新政,保障佃户权益
3、,其表明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租佃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得出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是以偏概全,D项错误。3.(2019广东深圳模拟)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了清代( )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答案 C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田地主人更迭频繁,说明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
4、选C项。题干信息未体现土地兼并是否合法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衰退,故B项错误;土地买卖无法说明农村贫富差距加大,故D项错误。4.(2019河南洛阳模拟)明初时民间机户就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 )A.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B.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C.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明代民间机户出现并存在于城乡之中,还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A项材料
5、无法体现;明代民营丝织业技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并未发生“变革”,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5.(2018河南新乡调研)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工商业市镇日渐兴起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答案 A 明中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突破了集市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江南地区出现大量的市镇交易正是其表现,故A项正确;封建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并未提及,
6、故B项错误;市镇贸易的涌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外在表现,故C项错误;生活观念材料未提及,故D项错误。6.(2018课标Ⅰ)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 B 本题考查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观察图文材料,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行,其政治
7、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了明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且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错误。7.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B.开放海禁政策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答案
8、 B 从材料信息看,谭纶认为,闽人靠海为生,但海禁甚严,导致该地居民生活贫困,转为盗贼。这表明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谭纶主张开放海禁,并非发展福建海洋渔业,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抗倭安民,故D项错误。8.(2019湖南长沙模拟)中国古代对于“农民”的称呼,青铜器上有“臣”“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