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69288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地理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河南省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张丽摘要:要实现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提问尤为重要。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及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过程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拙见,与同行交流。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及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活
2、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过程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课堂提问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提问流于形式,形多实少。教师为追求形式上的“启发”,频繁问、随意问,但由于问题缺乏深度、广度、梯度,对学生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二是提问的时机和待答时间不当。“当问不问,不当问问问问”,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要么自问自答,要么马上讲解,要么抽优生回答,快速解决问题。三是问题针对面窄,问题只面向少数学生,对多数学生而言,没有实际意义,有形无实,浪费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卓有成效的发展学
3、生智能,必须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设问策略,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策略一、精心设问,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教师备课时,精心研读大纲,考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学生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精心设问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
4、完成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如关于“春冬小麦的分布和生产季节”问题的设问:自小农村长大且家居农村的同学们回忆家乡小麦大致什么时间种?什么时间收?咱们家乡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经历冬季吗?(引导学生读我国小麦分布图)我国春冬小麦的分布大致以哪里为界?2、将教科书中内容进行形式上的适当转换后设计提问转换为示意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课本中诸多陈述性的知识转换成具有一定内涵和联系,反映地理基本原理的隐含示意图。教师利用这种示意图进行提问,它可以简明扼要和形象地
5、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隐含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便于记忆。设计辅助教具。地理新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图表,它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动认知结构过程的信息源。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对相应图表进行深加工,设计出具有观察思考和研究价值、便于提问的教具,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可利用教科书各章节后“活动”的内容及课外资源设计提问,使问题设计情境化一个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教师通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利用和强化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特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问题情境化有多种方法
6、,地理教科书“活动”题内容,是教材中绝佳的素材,可让学生层层分析和探究,也可利用课外的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素材,可以是音像资料,也可以是图片或文字资料。运用这些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如在讲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时,可适时插播汶川地震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地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财产和生命的损失,而且给人们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从而引出有关地震的相关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渗透了地理知识的生活性。策略二、循序渐进,递进式设问,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很多地理现象的形成是一个较
7、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将复杂知识进行合理分解,降低其难度,先提出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这些假设,还事实真面目后再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既适用于自然地理知识,又适用于人文地理知识和人地关系较复杂、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它能在相对降低学习难度的条件下,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独立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提出的问题既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而又是力所能及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
8、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的真谛。对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垫性设问。设计语言要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答案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如:在讲“大气环流”一节时,在完成“单圈环流”的讲解后,加以说明:“单圈环流是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差异的情况下形成的”。然后提问:“那么在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从“不考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