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6313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手术,寻找安全、可靠终止早孕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将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探头连接到特制的窥阴器上,按人工流产常规操作,通过探头的扫射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子宫腔内的情况,用微管吸取宫内的组织物,术中可以观察到人工流产在宫腔内手术操作的全过程。结果: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引导下,微管可以直达孕囊着床的部位,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安全、可靠,临床
2、上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键词】人工流产;妇产科手术监视仪;微管;临床观察人工流产是通过负压吸宫终止早孕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1],传统的人工流产操作盲目性大,靠手术者的经验进行操作[2],遇到宫腔内的异常情况,手术医生心理压力较大,也可能出现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我院自引进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以来,人工流产在全程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进行,通过微管在宫腔内操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0年在我院行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微管人工流产的妇女共517例,年龄18~46岁,平均32岁,其中已婚
3、的374例,未婚的143例。术前都经过妇科常规检查,阴道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孕,早孕在70d以内的健康妇女。1.2 方法:首先将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探头连接到特制的窥阴器上,按人工流产常规操作,通过探头的扫射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子宫腔内的情况,用微管吸取宫腔内的组织物,术中可以观察到人工流产手术操作的全过程2 结果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引导下,微管可以直达孕囊着床的部位,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达到安全、可靠终止早孕的目的。3 临床观察3.1 术前干预:术前应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工作
4、,介绍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的优越性,告知微管进行负压吸宫,不仅可以减轻手术中的疼痛,而且还能减轻对子宫壁的损伤,不易造成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整个手术全程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进行,安全、可靠,让她们放松心情,减轻焦虑不安等心理压力,从容地面对整个人工流产过程。3.2 术中观察:首先将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探头连接到特制的窥阴器上,通过探头扫射观察子宫的大小、位置、孕囊着床的部位及宫腔线的走向,引导手术医生探针沿着宫腔线的方向进行,避免了传统人工流产探测子宫大小和扩张宫颈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子宫过度倾曲和宫
5、颈难以扩张的,易造成子宫穿孔,增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的引导下,微管可以直达孕囊着床的部位,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由于微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对子宫壁的损伤小,故不易造成子宫穿孔,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3.3 术后指导:术后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增加营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切勿卧床不动,不利于宫腔积血排除,影响子宫的收缩。4 讨论首先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是通过超声探头来扫射子宫腔内的情况,就像给手术医生在宫腔内操作多了个"眼睛",由
6、于探头装在窥阴器上,不影响手术的空间,医生操作起来方便,并且可以观察到宫腔内手术操作的全过程,增加了医生手术操作的信心,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负压吸宫的微管是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做成的,质地柔韧,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3]。两者结合可以避免传统手术操作的盲目性,一旦遇到术中异常情况,医生可以根据宫腔内的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减轻了医生心里负担。其次,对于子宫有畸形,倾曲异常的,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操作,不仅安全,而且可将微管直达孕囊吸取宫腔组织物,增加了手术的正确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避免了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
7、等并发症,防止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总之,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下行微管人工流产,安全、可靠,临床上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3-374.[2] 林佩萱,李雅文,陶晓君.B超联合可视人工流产机在临床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74.[3] 孙银婷.全程超导可视微管微创人工流产600例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09,1(4):29.[编校:潘宏竹]作者:吴敏霞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江
8、苏 无锡 214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