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菲尼的婚礼

阿诺菲尼的婚礼

ID:3816227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阿诺菲尼的婚礼_第1页
阿诺菲尼的婚礼_第2页
阿诺菲尼的婚礼_第3页
资源描述:

《阿诺菲尼的婚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阿诺菲尼的婚礼(TheArnolfiniPortrait)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夫妇肖像画(GiovanniArnolfiniandHisWife)杨•凡•艾克(JanvanEyck)1434年的作品。这幅作品是乔凡尼·德·尼古拉·阿尔诺菲尼和他妻子的肖像画,作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使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结婚照。阿尔诺菲尼的妻子常常被误认为是怀孕了,实际上她只是拾起裙角在胸前,是当时的一种流行。乔凡尼.阿尔诺菲尼来自一个商贾家族,从饰物以及房间的陈设不难看出他是相当富裕的。象征主义●伦理两人物位置的设定表达传统的两性角色定位。妻子站在床边,靠房间的内部,象征她的角

2、色是家庭主妇。而丈夫乔凡尼则站在窗户旁,开启的窗户象征外面的世界。乔凡尼直接与观赏者对视,而他的妻子则温顺地瞥着丈夫。●宗教窗台下有水果,是桔子。象征伊甸园般的纯洁和天真。(如果换成苹果,意义则大为不同)。左下角的木底鞋暗指婚礼,传统上在圣土举行婚礼,丈夫要为妻子准备木底鞋。吊灯在白天亮起一根蜡烛,象征圣灵。●世俗画面下方的小狗象征忠诚,也为画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氛。红色的床铺意喻性和爱。而妻子的绿色外套和略胖的身材象征生命和繁衍。白色的头巾象征纯洁。原创性这幅画最精要也最著名的地方就是中间的这块镜子。从技法上讲,画家对光的折射,镜子凸面以及金属质感的表现极为细致,堪称西方绘

3、画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一。镜子中反射出新婚夫妇的背影以及门口的画家本人。而镜子上方是华丽的花体拉丁文:JohannesdeEyckfuithic1434翻译过来就是:杨•凡•艾克在场1434使得这幅画成为了一张结婚证明。《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另外,《蒙娜丽莎》也有同名电影,同名歌曲以及同名剧本。《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

4、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

5、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

6、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作者  拉斐尔(RaphaelSanti,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密德哈尼斯村道》是荷兰画家霍贝玛于1689年创作的,是一张布上

7、油画,画幅达103.5cm╳141cm。感受  这是西方绘画中运用焦点透视表现空间的经典作品。画面看似平凡,但平凡中透出一股质朴的美。画作名称】《窗前读信的少女》又译《室内读信的少女》、《站在窗前读信的姑娘》、《读信的妇女》、《读信的蓝衣女子》  【创作者】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Vermeer,1632—1675荷兰)  【创作年代】1658-1659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现实主义荷兰民俗中喜欢写情书和读情书,由于北欧的气候缺少光照,所以风俗画家为迎合大众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追求,常常选择在充满阳光的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