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

ID:38148464

大小:196.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_第1页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_第2页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_第3页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Jun.2008第9卷第2期Journal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ElementaryEducationEdition)Vol.9No.2论语文、语文素养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12范远波,刘世清(1.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广东514021;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上海200062)摘要:“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

2、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228(2008)02-0035-04“语文素养”是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堂增设有作文科,高等小学堂增设有古文词科,中一个重要概念。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3、标学堂则设有词章科。这次变革是传统蒙学向现代准(实验稿)》中多次出现“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实语文课程的变革,它虽然没有正式实施,但从一个践者和研究者也在不同场合广泛地使用这一概念。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提高语言文字读写能力在教育史上,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出现都有其深厚的的关注和重视,标志着专门以此为首要任务的语文历史内涵和背景意义,比如陶行知提出的“教学”概课程的正式提出。可惜,这一次课程设置在重视对念代替“教授”概念,就与当时国内盛行的自动主义文字、作法、词章教学的同时,又把写字、作文、读文教育思潮、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思想、与国外分

4、列为不同的课程,三者未发生联系,不利于培养儿童本位教育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刻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能力。认识“语文素养”的历史内涵和背景意义,不但可以第二次是在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帮助教学一线的教师全面有效地把握语文课程改规定初等小学堂所授科目中有“中国文字”科,高等革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有利于澄清由学者们见仁见小学堂和中学堂所授科目中有“中国文学”科,两者智、从不同角度阐述这一概念内涵所带来的困惑和涵盖了字课、习字、古文词、词章等科的要求。这次混乱。变革明确了语文课程要向日用方面靠拢。当时虽然仍设有读经讲经科,但

5、它培养读文和作文等语言一、语文课程名称的演变文字应用能力的任务已经转移到这两科身上。因作为我国现代中小学校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此,这两个课程名称被视为语文摆脱经学依附,课语文课程从提出、实施到完善,其间的科目设置和程个性得到觉醒的开始,同时也被看作是中国语文名称叫法经历了六次大的变革。独立设科的标志。第一次是在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提出蒙第三次是在1907年初,《奏定女子小学堂章学堂课程有字课、习字、读经,除此以外,初等小学程》颁行,规定设置“国文”一科。到1908年公布收稿日期:2008-04-09作者简介:范远波,男,196

6、8年出生,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53《两等小学课程》仍称国文。1912年颁布《普通教年颁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正式以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将学校里的“中国文学”、“语文”作为课程名称出现。叶圣陶先生在回顾建“中国文字”课程全部改称国文。同年公布《小学校国初期的语文教学情况时曾说到:“‘语文’一名,始令》,进一步把国文科细分为四项:读法、作法、书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法、语法(注,这里的语法是指语言文字的发音和读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音方法,并非指我们现

7、在通行意义的语法)。这次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改革是既“统”又“分”,“统”是统称为国文,强调了‘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5]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分”是指国文自身的再分之。”这次改革既是对语文课程名称复杂分化的化,突出了对文言文各种能力的培养。一次统合,又是对语言文字工具性特征和日用交际第四次是在1923年,这次改革可追溯到1920功能的再一次强化。年,当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建议教育部于国民学校总体上说,这六次变革,一方面是语文课程内全用国语,于高等小学校则国语、国文相参合教授,蕴的人

8、文修养功能不断消解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教育部采纳了这一建议,并通令国民学校改国文科语文课程外显的应用工具性功能不断上升的过程。为国语科,但中学仍称国文科。1923年全国教育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直把语文的工具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