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ID:38144656

大小:339.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7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_第1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_第2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_第3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_第4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文物2007年第1期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张之恒(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摘要: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都直接影响史前遗址的分布。武夷山至南岭一线以南的华南地区,石灰岩洞穴较多,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多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基本消失,贝丘、台地、沙丘、山岗遗址增多。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有少量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大多分布在大的山脉与两湖平原的过渡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和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多扩展到两湖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分

2、布于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扩展到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北方沙漠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多分布在既有利于狩猎上,又有利于农业的河流沿岸。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K87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962(2007)0120050205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图一)。华南地区多石灰岩洞穴,旧石器遗址和新石一、考古发现所反映的中国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地理形势,河流和山川的走向,南北方,沿海和内陆的气温

3、、雨量,植被和动植物的分布等生态因素都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地理和生态特征,都直接影响史前遗址的分布。中国的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可分为三级阶梯。黄河、长江等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入黄海和东海。在二级和三级阶梯的范围内,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是,西部的时代早、东部的时代晚,南部的时代早,北部及东北地区的时代晚。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呈现出由南而北文化时代逐渐递减的趋势。二级阶地的东缘,即云贵高原和武陵山脉的东缘,是古人流由南向北迁徙和流动的通道,长江和黄河则是古人类由西向东迁徙的通道。早期古人流动和迁徙的规律,大体和旧

4、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相一致。古人类的迁徙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又直接影响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在中国的版图内,由南而北,大致可分为狭义的华南地区(南岭至武夷山脉一线的以南地3图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四个分布区示意图50四川文物2007年第1期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器早、中期遗址,大多分布在石灰岩洞穴内。长江化)。牛栏洞遗址,洞内文化遗存的堆积最厚达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大体可分为三种类314米。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第三期的石器大量型:一种分布在河流的二、三级阶地上,一种分布增加,加工修理较好的石器较多,并

5、且出现刃部磨在石灰岩洞穴内,再一种则分布在山麓或低山的制的石器和少量陶器。磨制石器仅5件,其中1山坡上。一部分洞穴遗址的上层叠压着新石器时件为石斧,余为磨制刃部的切割器。陶片数量很代早期的文化堆积。黄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少,为夹砂黑陶和褐陶。黑陶厚胎,属釜一类器[1]址,一部分分布在河流的二、三级阶地上,一部分皿。褐陶薄陶,火候极低。骨器有铲、针、锥。分布石灰岩洞穴内,而石器制造场则多分布在山庙岩遗址的洞穴堆积共分六层,第二层至第五层坡上。北方草原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一部分均有各种文化遗存,第五层发现5块制作原始的分布在古

6、盆地的边缘,一部分分布河流两岸二、三灰褐色陶片。庙岩遗址的文化遗物有打制石器、级阶地上;一部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堆积之上叠骨器、蚌器、陶器及泥制品。石制石有石核、石片、压着含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堆积。砍砸器、刮削器、盘状器、铲形器、球形器等,以砍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砸器的数量最多。骨器有骨铲、骨锥等。蚌器有屋脊,是中国地理学上的一级阶梯。高寒缺氧,不蚌刀。陶片为灰褐色、素面、部分陶片表面有烟炱适宜人类生存。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旧石器时代(可能属于炊器)、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夹石英颗早、中期,人类

7、无法在该地区生存。旧石器时代晚粒和炭粒。庙岩遗址第五层陶片,经北京大学考期,人类开始在青藏高原生活。晚更新世,随着喜古系实验室测定,年代分别为距今15560±500年[2]马拉雅山的升高和青藏高原隆起速度的加快,进(BA94137a)、15660±260年(BA94137b)。柳州入青藏高原的印度洋暖流逐年减少,该地区的气大龙潭鲤鱼嘴贝丘遗址的文化堆积共有三层:第候变得干寒,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逐渐困难,迫使一层为扰乱层;第二层为上文化层,出土打制石人类迁出该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也未发现新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等,属

8、第二期文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化;第三层为下文化层,属第一期文化,文化遗物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有较多的打制石器、一件刃部磨光的石斧和少量青藏高原以北的地域总体上属于二级阶梯,夹砂陶片。下文化层(第三层)上部发现人骨架,其中也有许多低势较低的盆地。在这些地区迄今用人骨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