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

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

ID:38143538

大小:201.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1

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_第1页
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_第2页
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_第3页
资源描述:

《为民司法价值观时代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法院报/2010年/8月/4日/第005版理论周刊为民司法价值观的时代意蕴——“陈燕萍工作法”的启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公丕祥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培养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增进广大法官的认同,使其成为法官的共同价值追求。“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

2、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法院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其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为民是主旨,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乃公器,民为邦本”。在“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系统中,“为民”是核心。坚持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根本目的和归依,就是为了使司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民司法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法官重要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新的历史时期,牢固树立为民司法价值观,有着重

3、要的理论、现实和历史依据。首先,人民法院人民性是为民司法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司法权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决定了我国司法制度的人民性。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法院是人民法院,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的法院名称前面被冠以“人民”二字,我国的法官被称为人民法官,这绝不是文字上的无谓增加和重复,而是更加郑重地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的人民性。它清楚地表明,人民法院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保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人民法官必须牢记司法权的

4、本质和来源,真正从思想上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把为民司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其次,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是为民司法价值观的现实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要求人民法院既要坚持职业化改革的方向,也要努力为司法的大众化留下足够的空间,使法官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群众感情;使司法工作既能为群众办事,又能让群众参与;使群众感到法官

5、既有较强的司法能力,又十分可亲可敬,从而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方便群众,更加主动地服务群众,更加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再次,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是为民司法价值观的历史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丰富内容,最终汇集在为民司法这一点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化解工农运动内部的争端与纠纷,我们党成立了专门的调解组织或机构,将司法和调解活动深入到中国普通民众的最基层,也成为党广泛接触民众、沟通民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司法审判强调群

6、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并最终形成了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毛泽东同志评价:“马锡五同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这种依靠群众、方便群众的做法,为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的人民司法制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在当代中国,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工作,有必要大力弘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努力开掘为民司法的宝贵遗产。第1页共3页牢固树立为民司法价值观,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司法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当前摆在人民法

7、院和人民法官面前的重大课题。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法官陈燕萍,是近年来人民法院战线涌现出来的为民司法的杰出代表。她扎根基层人民法庭十多年,情系百姓,无私奉献,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职责,共审理3000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引发上访。在长期的基层司法审判实践中,陈燕萍同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为民司法价值观的要求。我们要加强“陈燕萍工作法”的研究、教育和实践,深刻分析新时期为民司法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践行人民法院人民性的要求,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

8、司法关切,更好地传承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一、坚持为民司法价值观,就必须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陈燕萍同志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积极运用“温情接待、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的方法,以对待亲人一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在情感上与当事人心贴心,消除当事人的畏惧心理,增强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她的这一工作方法启示我们:司法越贴近民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在我国国情条件下,诉讼对于相当一部分群众尤其是乡土社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