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

ID:38141610

大小:1.4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_第1页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_第2页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农村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五十六)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技术符文彬(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510120)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情绪抑郁,完全或几乎完全失去兴1.1.3无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①明显的精神运动抑趣,或不能从通常的活动和娱乐中得到兴趣,但其严重程度制;②早醒和症状的晨重夕轻;③严重的内疚或自责;④和病程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为主要特征,发病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率约占精神科门诊病人的5.0%~10.0%,国内统计为⑤不止一次自杀未遂;⑥生活不能自理

2、;⑦幻觉或妄想;⑧3.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不断激烈,人们所自觉力缺损。承受的精神压力愈发增加,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率更是逐1.1.4病程至少两年,大部分时间内心境低落,如有正常年增高。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病人起病由心理社间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个月。会应激所促发,如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伤病等,尤其1.2中医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有抑郁人格基础的人更易发生。生物学因素方面很少证明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改变,但也有学者推测本病与抑郁症可能有共同的生物1.2.1中医诊断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

3、病,学基础。西医治疗手段除心理治疗外,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物,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多,成瘾性大,且禁忌证多,制约1.2.2中医辨证分型:①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胁了临床的使用。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抑郁性神经症属中医“郁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弦。②气郁化火证: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口苦,病因是情志内伤,病变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化火痰结等,嘈杂泛酸,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③忧郁伤神证: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针刺疗法重在疏肝调气,应用百会神志恍惚不安,心胸

4、烦闷,多梦易醒,悲忧善哭。舌尖红,穴、印堂穴、四关穴(太冲、合谷)针刺,同时配合深呼吸苔薄白,脉弦细。④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导气法,出针后加用耳穴埋针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具有操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自汗,纳谷不馨。作简便、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及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数。⑤阴虚火旺证:病久虚烦少处方中太冲为肝经原穴,主“胸胁支满,……终日不得太息”,寐,烦躁易怒,头晕心悸,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配合谷有疏肝调气的作用;百会为肝经与督脉交会之处,位见盗汗。舌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居巅

5、顶,有疏肝调神之功效;印堂协同百会调神;导气有加中国乡村医药2适应证强疏肝调气之功;耳针留针时间长,能够巩固疗效。西医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符合中医“郁病”之“肝气1疾病诊断标准郁结证”和“气郁化火证”诊断标准;病人意识清醒,无智1.1西医标准根据1994年中2华精神0科学会11委员会通过-能障碍,能1配合针0灸治疗。-17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3禁忌证的诊断标准。合并癫痫者及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1.1.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孕妇、血证者;皮肤或耳廓有损伤及感染者。1.1.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

6、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以下4技术操作方法症状中至少三项:①兴趣减退,但未丧失;②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③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④自我评价下4.1器械准备采用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0.35mm×25mm降,愿接受鼓励和赞扬;⑤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毫针。良好,愿接受同情和支持;⑥有想死念头,但又顾虑重重;4.2详细操作步骤⑦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4.2.1体位及消毒①病人取平卧位;②针刺穴位消毒:84万方数据2011年10月第18卷第10期用含0.5%~1.0%碘附或75%医用酒精的棉球在施术部后症状可缓解,严重

7、者须给予急救措施,初时可采用以下几位由中心向外环擦拭;③耳针穴位消毒:用含0.5%~1.0%种治疗方法:指压水沟穴或针刺水沟、中冲、素髎、内关碘附或75%医用酒精的棉球严格消毒整个耳廓两次以上;和足三里;或艾灸百会、气海、关元,如症状持续仍无缓解,④术者消毒:医者双手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含75%则需采取必要措施。医用酒精的棉球擦拭。5.2惊厥针刺治疗前先询问病人是否有惊厥病史,对有4.2.2针刺取穴取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百会、印堂。此病史者在针刺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针全穴位定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部

8、取出,采取急救措施。若病情没有立即得到控制或持续惊学》:①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厥,应将病人及时转送急救中心。处;②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