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

ID:38134715

大小:512.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_第1页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_第2页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_第3页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_第4页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鲁克兵:陶渊明与鲁迅——从对陶渊明的评论观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鲁克兵(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鲁迅赞赏陶渊明以追求自由的方式安顿人生;受佛道文化的影响,鲁迅的思想和陶渊明一样具有解构性,但更倾向于解构之后的建立;鲁迅认为陶渊明是“悠然”与“金刚怒目”的辩证统一,又强调后者,这是其社会关怀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这些评价中透视鲁迅对陶渊明归隐乃至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态度。关键词:自由;解构;辩证统一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06)04—0116—04孔子有句至理名言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1】因此,考察鲁迅对于陶渊明的评论,不但可以了知鲁迅对陶渊明的态度,而且能够反照鲁迅对传统文化之通变,这对我们了解鲁迅和陶渊明都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陶渊明也是鲁迅的一面镜子。在鲁迅的心中,陶渊明是个伟大的古代诗人。他在1936年2月作的《题未定草·七》中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在著作中论及陶渊明和他的诗文时给予高度评价,说明他对陶渊明是相当重视和喜爱的。这看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置信。因为鲁迅对于传统文化多持批判的态度,尤其是他在中年以后更是如

3、此。他在《狂人日记》里从中国的历史中看出“吃人”两个字:“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它”(《华盖集·忽然想到(六)》)。他的批判是猛烈的。不仅如此,鲁迅被看作是向黑暗势力宣战的“匕首和投枪”,而陶渊明则是个隐士,两者似乎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然而,鲁迅对陶渊明非常尊重,又是什么原因?笔者在此择其要者作些具体分析。首先,陶渊明和鲁迅都有着对自由的强烈追求。陶渊明深受时代风潮的影响,一tl,仪潇洒出尘的旷逸风范,“

4、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即是他的明确表白。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意气洋洋的,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他并不讳言对政治的热心,他在等待时机:“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进入官场之后,越来越认识到宦游生涯和自己的个性格格不入,才更深刻地觉悟到自由的可贵。于是,我们在他的诗文中便时时可见他的强烈的自由意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户庭无尘杂,虚

5、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艚缴奚施。已卷安劳!——《归鸟》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以鸟和鱼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尘网”和“樊笼”象征对自由的戕害,以“镨缴”象征社会环境的险恶。既然是“心为形役”,又为什么“惆怅而独悲”?当然是自由意志受到损伤之故。鲁迅也是酷爱自由的。他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来概括封建社会的本质,呼吁“救救孩子”,改革社会以防止他们再不幸地被吃。众所周知,这里的“吃

6、人”并非是仅仅指旧社会人们在肉体上所受的苦难,更主要的是指精神受到腐蚀,失掉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意志,成为没有灵魂的被异化的器物。鲁迅对“奴隶”怀有复杂的感情,他既为人被异化为“奴隶”而充满沉痛和悲哀,又为“奴隶”的麻木饱含着愤怒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鲁克兵(1969-),男,安徽六安人,玉溪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116·万方数据晋阳学刊2006年第4期·文学研究·和无奈。在这“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时刻,他期待着一种富于酒神精神之风雷来荡尽一切陈腐和萎靡。鲁迅在文学上

7、倡导“摩罗诗力”也是非常自然的。他喜爱为了自由故甘愿抛却生命和爱情的裴多菲这样的诗人。然而,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陶渊明就过着“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的往蹇来连的生活,凄雨冷雪撒满了隐居的日子。尽管这样,他仍然多次放弃出仕的机会,为了自由故,仍愿付出这代价,而且是那么坚定——“吾驾不可回”(《饮酒》之九)。连眼光极高的道学家朱熹也称赞说:“晋、宋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圆鲁迅同样称道陶渊明为自由而付出代价的坚定信念,而且很可能受到朱熹的

8、影响。他在1927年7月作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说:代表平扣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