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

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

ID:38134623

大小:173.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_第1页
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_第2页
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_第3页
资源描述:

《_玄应音义_疑难词释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3学术探索2012年3月No.3,2012AcademicExplorationMar.,2012《玄应音义》疑难词释疑孙秀青(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趌”、“鞕、”四组词语,主要追寻其本义以此探明词源,或者纠正旧说从而理清其发展途径,因此不仅可以做到对该部佛典的订正补充,而且对阅读

2、文学典籍、研究方俗词语以及大型辞典的编撰都有所裨益。关键词:玄应音义;方言;俗语词;佛经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3-0152-03[3]玄应所撰《一切经音义》,又名《众经音义》,鉴》:“,,二俗”,又“、,二俗”,其正体简称《玄应音义》,是现存最早集释众经的佛经音应为“匡”,在佛典经文中,常可互换使用。如,义。该书用当时的语言去解释佛经中的疑难词,《大藏经·四分律》卷20:“叉腰者以手叉肘,若真实记录了隋唐时期的语言现状,加之其释文旁比丘故作叉腰行入白衣舍,犯应忏突吉罗。而征博

3、引,收录了许多古文献资料,所以不仅仅是《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中为“不得叉腰以匡肘故一本研究佛经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研究当时口妨比座比丘也。”“匡”与“枉”通,《淮南子·时则语和古文献语言的重要书籍。然而,由于其解释训》:“自古及今,不可移匡”,于省吾在《双剑移诸的很多词语是当时的俗语词,在文献中没有准确子新证·淮南子》中解释为:“匡应读作枉,……的记录,因此不经考释不易索解。再加上随着语枉,曲也。”“曲”,“弯曲”也。“匡肘”应该准确表言的发展,不少当时的口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义为“肘弯曲”,玄应从语句中概括语义,故解释消失,造

4、成了一些阅读上的疑惑,因此对其词语为“横举肘也”。的考释十分必要。限于篇幅,文章主要拟对《玄“匡”有“乌光、去王二切”两读音,其中“去应音义》的四条词语做出诠释。王切”([k'ua])表示“端正、方正”义,进而引申为“匡正、辅佐”;而“乌光切”([ua])通“枉、一、/尪”,意义于“弯曲”有关。两读音本属于两个词“脚”条:“,去诳反,谓脚曲也,书无此义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情况却比较混乱,由字,未详何出。”(卷第十五·《僧祇律》第十九于[k'ua]声处于强势状态,使用数量明显多于卷)又“肘”条:“区放反,撗(横)举肘也,

5、未详[ua],至少在唐代[k'ua]已经覆盖“弯曲”义。字出,此应俗语。《礼记》云:“并坐不横肱”,是《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解释“叉腰”时谓“匡也。律文或作“、二形,并未详”(卷十四·肘谓两肘有如匡器”,暗示此处读音已经为[k'《四分律》第二十卷)ua](“匡”是“筐”的本字,读音为“去王切”)。“”本义指“动物体内藏脏器的空腔”。《四分律》中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匡肘”应该理解[1]《玉篇·肉部》:“,腔也”,《集韵·漾韵》:为“弯曲肘叉腰”,非取义于“如匡器”。“叉腰”[2]“,腹中宽”。两词本义与经文中合成词的意这一

6、动作常在“作诵咒”和描述“佛像雕塑造型”义没有直接关联,故玄应说“未详何出”。按,时用,在日常僧侣生活中,“叉腰”是对佛教神灵“”、“()”、“”皆应为俗体。《龙龛手的不敬,故“不得为叉腰者说法除病”、“不得叉腰作者简介:孙秀青(1982—),女,山西忻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152入白衣舍”,同时由于叉腰时肘弯曲,妨碍邻座修三、趌行,故佛家禁止“叉腰匡肘”。可见玄应所说未详何出,实质上是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关系,从而没“趌”条:居列、居逸二反,下居月反,《篆能找出正字而已。“匡”在后世的文献中表

7、示“弯文》云:‘趌’,凶竖也”,亦跳起也。(卷第十曲”仍有保留,例如,《太平御览》卷363引《秦书》五·《僧祇律》第六卷)曰:“苻坚时,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玄应引《篆文》释“趌”为“凶竖”,同卷“凶貌异色。……北狄为匡脚面,南蛮为肿蹄方,方竖”条又云“小儿也,凶愽小人”。但“趌”为何以类名也”。“匡脚面”即弯曲的脚面”。直到现有“凶竖”义,玄应没做回答。按,《说文·辵部》:[4]代“匡”表示“弯曲”义在汉语方言中仍有保留,李“,蹠也。”段玉裁云:“,跳起也。”,《慧琳恭《陇右方言发微》记载:“陇右至今谓佹戾不正音义》

8、卷九十七引《考声》曰:‘,谓跳起貌’。曰匡,”正是“匡”古义的保留。可见“”的语义仅仅指“跳跃”,因此,“趌”的“凶竖”义应与“”无关。二、“趌”的“凶竖”义应源于“趌”,《说文·辵[4]“中”条:“相承古侯反,脚曲也,未详何部》曰:“趌,怒走也”。“容易发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