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6】熊孩子

【2017.7.26】熊孩子

ID:38132150

大小:354.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2017.7.26】熊孩子_第1页
【2017.7.26】熊孩子_第2页
【2017.7.26】熊孩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7.26】熊孩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闹腾,你有招吗?朋友从外地回来,讲了一件高铁上的见闻。他座位右前方,是一对带着两个四五岁孩子的父母。4个多小时旅程中,俩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大声说话,时而在过道追逐打闹,时而来回调节座椅,基本没怎么消停过。朋友曾婉转地建议小点声,他们的家长也多次发出“温柔的提醒”,不过孩子并没有当回事儿。“遇到我行我素的熊孩子,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朋友的感慨,或许也是不少人的共同经历。高铁、飞机、饭店、景点„„在各种公共场所,孩子的喧嚣、吵闹声,总是能轻易地闯入他人世界,“霸占”注意力。我们既感叹孩子精力旺盛,也会对家长管教的缺席感到不解——让孩子安静地待会儿,有那么难吗?不可否认,

2、年龄段不同,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也的确需要宽容、理解。比如有研究者指出,两岁以下的孩子,因为生理、心理原因比较爱哭闹,家长往往只能采用转移注意力、哄睡等方式安抚。然而,等到稍大一点,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建立初步的是非观,仍喜欢在公共场合吵闹,那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这么说可能会有人不服。正如有家长辩解,爱闹、有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对陌生事物,他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新鲜感,等热乎劲儿一过,自然就好了,何必去阻止他们享受单纯的快乐?或者更简单点说,干吗要和几个孩子一般见识?没错,很多时候,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孩子大谈公德,有些不太合适。但换个角

3、度想,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难道不是孩子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文明素养吗?不分时间、场合,行为举止毫无节制,孩子是过瘾了,却给周围人平添烦恼。如果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只是角色转换,从家长变为旁观者的你,会作何感想?有句老话说得好:“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再活泼的天性,没有正确引导和及时管教,优点早晚也会变成缺点;而以天性为借口,来掩盖孩子缺少公共礼仪的事实,从长远来看,也是给孩子的未来埋下了隐患。不要觉得别人善意的提醒都是“庸人自扰”,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一次次微小的放纵中慢慢形成。就此而言,无论是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还是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

4、人格,家长能做的还有不少。比如,在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能否做到戴着耳机看视频、压低声音打电话?调整高铁、飞机座椅角度,能否先考虑会不会给后面乘客带来不便?父母的态度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言传身教摆正了,孩子自然就不会走歪。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今天,人们身处公共场所的时间大幅增加,“不逾矩”其实更应该从小抓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说到底就是公民个人让与了部分权利或限制了部分自由。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学会克制,懂得尊重,公共空间才有可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秩序,让优雅、安静、轻松、活泼等各种文明元素和谐共存。(v

5、ia人民日报)“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与其家庭氛围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讲,把“熊孩子”归因于“熊家长”,不无道理。家风影响家教,家教塑造性格。《红楼梦》中贾母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反观“熊孩子”的家长,要么是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就算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扯破嗓子喊叫,也一样会夸“你真棒,将来准是歌唱家”;要么则是自己心理尚且不成熟,自己还是个“宝宝”,常常“心里苦”“要抱抱”,对于孩子的管教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再看看学校教育。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与智育和体育相比,德育缺乏相应的

6、量化指标。既不能用一天扶了几个老奶奶过马路作为考核内容,也不能比看谁拾金不昧的数额大、次数多。在升学率这根指挥棒下,学校对德育的缺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于是在有些学校,即便出现了校园霸凌,最终也只不过以简单的批评教育草草了事。在只看重成绩不注重品德的背景下,德育在某些学校也就真的成了在思想品德课上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背诵并默写”。如果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有所缺失,但也没有给孩子灌输“熊”的观念,那么是谁灌输的“熊”呢。我们先从娱乐说起,成年人的减压方式和娱乐场所多种多样:约三五好友打打桌游,去KTV嗨歌,到健身房出出汗,甚至可以偶尔选择

7、一场宿醉放空自己。反观孩子们,排遣烦恼的方式似乎只能通过玩耍。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者们,似乎忘记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寸土寸金的城市,可供孩子们玩耍踢球的免费场地越来越少,与大自然相关的知了、蚂蚱和螳螂也渐渐走出了视野。幸运或者不幸的是,这个时代还有网络和电视,无论手机游戏还是动画片,都不缺乏暴力的场景和镜头,孩子们强烈的模仿能力在此刻似乎找到了落点,于是当出现孩子为了打游戏偷钱或是因为模仿灰太狼烧伤同伴这样的新闻时,社会舆论的责备声中似乎有了新的对象和新的内涵。最后回到熊孩子本身。“熊”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是孩子对外界的探求和认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