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31693
大小:1.27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重返草原_论格日勒其木格_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ol.27No.92006年9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Sep.2006重返草原——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郝婧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首先,描绘了草原、丛林人民独异的符合生态规律的行为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者审美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作家对人类“诗意地栖居”的赞美和向往。其次,作家努力探求人与生灵平等共生之路。再次,批判工业化对自然美的破坏,否定物欲横流的城市
2、文明,并谴责人类无休止的贪欲。关键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生态意蕴;动物小说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9-0053-04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是一位不迎合市场需求,而注重艺在,是人之生态本性自由彰显的结果,最终传达出作家对人术品味,默默耕耘的蒙古族青年作家。现已出版《老班兄弟》类“诗意地栖居”的赞美和向往。(台湾)、《重返草原》两部作品集,及一部长篇小说《黑焰》。“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他的作品曾获第十五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篇小说《饲提出的重要命题。荷尔德林写有诗句:人,功
3、业卓著,但他狼》获第一届《儿童文学》小说擂台赛银奖。《老班兄弟》却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解释这句诗时指出:人居在台湾出版后,被授予2003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住在其“功业卓著”的世界大厦中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年儿童读物奖,并被推荐为“中小学优秀课外读物”。可谓“人生产并追求的东西是通过他的努力而应得的,‘但’(荷人如其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就是一只来自北方罕见的、尔德林以鲜明对照的方式说),这一切都未触及人旅居大地卓尔不凡的“黑鹤”。童年身体病弱的体验和草原上的斑斓的本质,这一切都还不是人生存的基础。人生存的基础在根[2](P150)岁
4、月滋育了他的诗人气质,使其很小年纪便萌生“思念”、本上看是‘诗意的’。”所谓“诗意地栖居”是针对工“惆怅”的朦胧情愫。中外文学素养的积淀与至今每年一、具理性过度发展的“技术地栖居”而言。海德格尔认为,在两个月在广袤山林和草地中的独自游历,继续铸造他与众不技术性栖居中,唯一存在的是由技术所刺激的人的野心或意同的精神气质,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荒野气息,渗透了热爱志。但人的有限性注定了他不可能征服自然、主宰万物,人生灵的款款深情,令人叹为观止。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的肉体性存在注定他归属自然大地,因而,人在本质上不应动,体现着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判断。
5、在这个充满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而是看护者,人在本质上不是生存于世变数,生态失衡,生态伦理堕落的时代,尽管黑鹤没有明确界而是栖居于大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都市社会,难以见到的生态宣言,但他的动物小说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作家担当的诗意栖居的景象,而生活在边陲山野的少数民族,尽管经济责任。其小说蕴蓄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把成人引入对人与自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在生态问题上却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惊然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少年儿童更加崇尚自然,走进动喜。一些少数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都形成一套特物,获得人性的健全,而不是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异化,正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处
6、理方法,形成特有的生存状态,如作家所言:“竭尽所能,想告诉所有的孩子,还有那样的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性。可贵的是,黑鹤的动物小说就对[1]一个世界”。此作了深入细腻的反映。《古谣》里黄昏的草地是那样宁静安详:老额吉默默地一对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吟唱把砖茶砸碎,牧人巴图的妻子乌云在制作奶干,“我”靠在在不少篇章里,黑鹤以怀旧、浪漫的笔触描绘草地、丛勒勒车上,被温暖的阳光晒得浑身松软。盘曲流过草地的河林人们自在自为的行为方式,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者符水和地平线上巨大丰硕的云朵都被熔化为金色。炊烟缓缓升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生存状态。文本中这种生命本真形态的存
7、起,落日就要消逝,牧羊犬静静地卧在营地边,连一直玩耍的孩子都被这种静穆的气氛打动,突然安静下来,像他的父收稿日期:2006-06-08辈一样向远方眺望⋯⋯。小说呈现了一幅蒙古族人民与自然作者简介:郝婧坤(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界相融合的和谐画面,从局外人视角看,人与悠久的天空,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儿童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辽阔的草地,化而为一,表现的是草原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53谐,即人与自然本来就亲和的原初关系的展示。在这样一种了。”把森林奉为灵魂的栖息地,敬拜森林,其实就是将自原生态自然环境中,人的天性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毫无矫饰然看
8、作了一个精神性的对象,超越了现代性思维中人把自然造作。于是,我们看到少数民族人民欣赏自然神圣之美的情仅仅当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