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ID:38125698

大小:311.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_第1页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_第2页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_第3页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_第4页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本土化反思”笔谈克服个体主义。使从“个体”立场出发的社会工作也能将“社会”列入其考察范围,反之,如何摆脱整体主义的束缚,使从“社会”出发的社会工作也能够将社会与个体的关系作为其思考与服务的对象,始终是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毫无疑问,个体主义价值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的问题,构成了社会工作知识的生长和积累的根基,也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不断反思和一再重建的根由。也正因如此,这一问题也就具有了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视角意义。也许正是因为现代个体和社会经历的知识化陶冶,赋予了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生活之知识的特性,从而

2、产生出对理论和实务不断锤炼的动力。也正是通过跨越现代知识领域的这种重大分野、联结不同知识类型的追求,迫使社会工作必须在生活和知识的共同重建状态中保持领先一步的优势,从而铸成了理论和实务的高度一体性①。今天,从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功能分析角度来看,无论是个体主义价值观还是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其在功能方面实质上都将有助于个体困难的解决和社会问题的缓解。因此,在最终目标取向上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和明显的对立,尤其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发出的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号召,其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也决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个具体的“个体

3、”,还包括整个社会和谐的建设任务。因此,就此意义上来说,作为晚发的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其本土价值观的建立不应该停留在对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的争论上,而是要为我所用,从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去重构我们自己的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而这种核心价值观也必然以超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分裂与对立为诉求目标,并能够在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得到有效的检验。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t-.化田毅鹏刘杰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结构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5.0073.04作者简介:田毅鹏,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杰,吉林大学社会学

4、系硕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自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工作再度进入中国大陆以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本土化”的呼声便不绝于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本土化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价值理念层面而展开的,没有触及社会工作在大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深层问题,其局限性自然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我们若使那些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植根于本土,仅仅从精神观念层面展开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道德规范体系绝非仅仅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结构为直接依托的。诚如涂尔干所言: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要想治愈失范状态,就必需首先建立一个群①郑杭生、杨敏:‘社会学方法与社会学元理论——个人与社会关

5、系问题的方法论意义),<河北学刊)2003年第6期。73万方数据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本土化反思”笔谈体,然后建立一套我们现在所匮乏的规范体系”①。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如果要实现社会工作理念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换,除了借助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资源,实现观念层面的转换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西方社会工作理念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契合度,建立起亲和度较高的实质性关联。其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所依托的社会结构是什么?二者如何才能建立起真实的社会关联?一、中西社会结构之“异”既然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之真正确立,有赖于其与所在本土社会结构亲和度较高的实质性关联,那么,我们就应首

6、先弄清中西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学术界关于中西社会之异同比较的研究成果,可谓不胜枚举。普遍的看法是,与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是一种“团体格局”。而近年来旅美学者杨笑思则提出一个颇具新意的概括,认为西方社会是一种“个人一社会”两极模式的社会结构,而中国社会结构则是一种“个人一家庭一社会”三级模式。杨氏认为这种“个人一社会”两极模式在西方广泛存在,且存在于西方观念系统的核心。在这个两极模式中,“个人”、“社会”构成两个端点,或两极,规定了西方人谈论、分析人类事务的方式。两极模式这种规范功能,采取正反两种形式。正面形式是:凡人们能够对人类现象所说的,尤其是那些带上理论色彩的部分,都可以大

7、体上分别归属为两类,即所说的东西若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关于个人的,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关于社会的。两极模式规范作用的反面形式,表现在没有第三极可以参与规范对人类事务的谈论。两极模式既然只认定个人与社会这两极,便赋予它们以特殊的优越地位,再不容第三极、第四极的成立。于是个人与社会成为仅有的两极,家不再可能是第三极,人类世界不再可能是第四极。家庭、家族、种族、社区、各种社团、各种组织、各个行业及国际组织等概念,在理论地位上只能附属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