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23027
大小:6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7
《浅析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论文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在不断推进的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社会理由亟待解决。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解决社会理由的新型工具,也是一个“舶来品”,在引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还要经过理论与实践策略和技巧方面的双重本土化。而在社会工作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既要面
2、对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保守思想带来的介入困难,又要满足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时代背景下的新需求。本文通过对结构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及存在理由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东北地区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做出有利影响的组织机构的资料收集,以及通过在北京地区的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和困境,从而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提出一些倡议。 [关键词]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工作;本土化 []A[]1672-2426(2014)01-0072-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过渡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化在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结构不断向社会主义民
3、主制度的方向演变。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更多新的利益群体,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被拉大,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等理由迫在眉睫。只有认识和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才能深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有利的切入点,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社会结构转型概述 (一)社会结构转型的含义 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
4、会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即人们的社会结合方式。社会结构可以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法律结构、宗教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意识结构等[1]。在评价一个社会结构是否理想时,可以从其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几个指标来进行。在此基础上,社会结构转型所指的就是以社会结构为主体的一种整体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具体的内容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四个部分。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必定会发生传统体制与现代体制交织并存
5、的状态,即二元社会结构。且由于社会结构处于过渡阶段,原有的传统社会理由尤为突出,新的矛盾冲突也会尤为激烈,因此社会的稳定性较差,社会安全理由就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特殊关注。 (二)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发展进程的特点。王思斌在其《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一书中曾指出“当前我国经历的是一场复杂的总体性社会变迁”,而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渐进性、非同步性、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等基本特征。李培林在其《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
6、型》一书里用较长篇幅阐述了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主要特点:(1)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进行。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改革直接引起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各行各业分工精细化,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化。且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旧的体制已被打破,而新的社会体制却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处于新旧两种社会体制的过渡期,新的体制在摸索中前行,因此很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加之体制改革也转变了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的分布,分配的公平理由也会引起社会摩擦,这些理由都增加了结构转型的难度,使情况更加复杂。(2)政
7、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政府和市场对社会结构转型的推动是不同形式的,只有“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手拉手”,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体制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渡期怎样分配政府、市场、社会的各自职能,又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且随着“单位制”的功能及地位不断弱化,社会管理体制逐渐朝向“社区制”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同样会面对各方给予的压力。(3)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我国的城市化趋势具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不仅城市在扩大和向乡村的辐射,且乡村自身也在城镇化。这种城市化双向拓展的特点虽然使中国避开了因农村人口在短时期内大量外流
8、而带来的社会理由,但城市化中心的分散和城乡的相对分离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经济效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