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

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

ID:38123600

大小:164.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_第1页
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_第2页
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5期宜春学院学报Vol132,No152010年5月JournalofYichunCollegeMay12010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蔡榕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商船系,福建厦门361021)3摘要:李鸿章与甲午中日战争,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多数学者是从战争最后的结果即清政[1]府失败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李鸿章在此期间的失误。本文不从战争的结果,而是从战争的过程这个角度来客观地看待李鸿章在不同阶段的举措并分析其原因。关键词:李鸿章;甲午中日战争;策略中图分类号:K25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5-0065-

2、03讷再转电英外部,速令水师提督(指英国远东舰队司令)一、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采取以避战为督带十余艘铁快船径赴横滨,责日重兵压韩之无礼,且扰主的策略乱东方商务,与英大有关系,勒令其撤兵,再议善后。”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2](P672)由此两个资料可以看出李鸿章想借英国、俄国之力派兵围剿,然屡屡失败,不得已向清朝求助。清朝作为朝以达到迫日撤军避战的目的。鲜的宗主国,也有保护其藩属国的权利,因此于1894年6探析此阶段李鸿章采取此避战之举,原因有以下几个月4日,派叶志超、聂士成率军前往朝鲜牙山。根据1885方面。年《天津条约》规定,如中日

3、两国向朝鲜派兵,必先照会首先,此时大多的北洋将士不可倚靠。据史料记载,另一方,且具有同等派兵权,因此,清朝照会日本。而日“初,鸿章筹海防十余年,练军简器,外人震其名,谓非用本想借此机会进一步染指朝鲜内政,寻衅中国,因此,日本也于1894年6月9日,统带海军陆战队四百余兵强行进师逾十万,不能攻旅顺,取天津、威海。故俄、法之警,入汉城。皆知有备而退。至是,中兴诸臣及湘淮军名将皆老死,鲜朝鲜内乱平定之后,日本拒不撤兵,反而大量增兵。有存者。鸿章深知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方设对日本异常举动,李鸿章有所察觉,但却极力主张避战之谋解纷难,而国人以为北洋海军信可恃,争起言战,廷议[

4、3](P12019)策,“臣久历兵间,深知时势艰难,边衅一开,劳费无已,遂锐意用兵。”而当时北洋将士不可倚靠,作为当[2](P668)但便挽回有术,断不敢轻启衅端。”“日虽竭力预备时海军提督的丁汝昌有同感,并有所揭示,“(光绪)十四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年(1888年),定海军经制,命为海军提督。军故多闽人,[2](P681)战谁理诎,汝勿性急。”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总兵以下多陆居,军士亦李鸿章甚至想借外力以达到重压日本,从而避免战争[4]去船以嬉”。由此可见李鸿章决定避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爆发,“英使欧格讷日前过天津,李鸿章与之面商,请其电

5、他认为当时的北洋军队将士不能倚靠,抵抗不了日本军队。英外部劝阻日本派兵,欧氏允照办。本日,俄使喀西尼亦其次,清军兵力不足。据史料记载,李鸿章认为“若过津来晤,李与之重提前与拉德仁约定彼此不侵高丽地界就陆路而论,沿海各军将领久经战阵,器械精利,操演纯之事,告以此次日本派兵太多,似有别意,俄切近紧邻,熟,合计亦仅二万人,分布直、东、奉三省海口扼守炮台,岂能漠视?嘱其速电该国外部转致辞驻日俄使,切劝日本兵力本不为厚;若令出境援韩击倭。势非大举不办,一经与中国约期同时撤兵。喀使以为然,允将此意电告外部。抽调,则处处空虚,转虑为敌所乘,有妨大局。从前防俄、李鸿章即电知总署,并谓‘素稔日

6、忌英不如畏俄,有此夹攻,或易就范’。”[2](P666)“英驻津领事面见李鸿章,告以欧防法,征调添募多至二三十营,此次外援兼顾内防,更当格讷已屡电该国外部请劝日本与华同时撤兵,其外部已令厚集兵力,需饷实属不赀,应请户部先行筹备的饷二三百[2](P669)英使与日政府商议,然均无结果。李鸿章答称,应请欧格万,以备随时指拨。”由此可知,清朝兵力的缺乏也3收稿日期:2010-05-03作者简介:蔡榕津(1980—),女,福建莆田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65·第5期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32卷是李鸿章采取避战的另一原因。军提督丁汝昌的指挥上,据

7、史料记载,“李鸿章电丁汝昌,第三,北洋舰队缺乏船械与日本形成鲜明的对比。据令仍统海军大队由威海径赴大同江口一带游巡,相机击逐[2](P692)史料记载,“初,鸿章办海防,政府岁给四百万。其后不能倭舰及运兵船”。“李鸿章再电丁汝昌,命速来津面照拨,而户部又奏立限制,不令购船械。鸿章虽屡言,而商赴旅拼战及运送粮械事,称:‘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旅[3](P12018)事权不属,盖终不能竟厥功焉。”此文中“不令购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2](P742)船械”源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