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ID:38116352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_第1页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_第2页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_第3页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_第4页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在晚清政坛中,曾国藩是最具有色彩性的人物,他被成为清朝中兴之臣。他流非后人的不只是高官厚禄之后的虚华和荣耀,还有他所达到的儒者风雅和他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的事迹。仕途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也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学士,封一等毅勇候。曾国藩6岁时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读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儿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可见天资聪明,勤奋

2、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了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地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沿着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1852年,曾国藩因家母丧在家。这是太平天国地起一已席转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老对付太平天国,可是晚清腐朽地武装力量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地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1853年,曾国藩在其家乡混那一带,依靠师徒、亲戚、

3、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20日)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号“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句刻印了由李翰章、李鸿章校编的《曾文正公家书》。修身曾国藩少年有吸烟和晚起的毛病,后来决心改掉。曾国藩视之如大敌,决心彻底克服它。而一般的人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无关大节。他认为

4、古人修身有四端可以效法:“慎独则心泰,主敬则心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做人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恭富贵,他认为在生活中不能有戏谑之言行,举止要端庄,话不能妄说,这是进入道德的基础。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待人方式,站立时总是稳稳当当,站支姿规规矩矩;看书时,总是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说话,总是毕恭毕敬很有礼貌;说话时他总是语气缓和,忠厚仁爱。对他的儿子曾纪泽,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

5、门,即: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宜平心静气幸勿焦灼。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询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

6、白,取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立志做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志。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方向。许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别人,意志不如别人,条件不如别人,而是许多时候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曾国藩曾经说过人若能立志,那么就可以做圣人了,做豪杰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何必借助别人的力量呢?他认为君子之立志也,必须有民胞物也,为大众谋求幸福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添于父母之生,这样才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而自足,才不会像河伯之

7、观海如井蛙之观天;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曾国藩在给弟弟得家书中曾记载:“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素,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暮暮摹写,久不间断,逐觉日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废学,便如食乌喙之杀人,则必主一类。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况本为歧念乎?”脱俗曾国藩喜欢安静地在书房清晨观看朝阳。天将破晓雄鸡一声高唱,万物都

8、无声无息,只听到远处的钟声。曾国藩的高雅脱俗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淡泊的生活状况;二是出仕后平静的内心境界。淡泊者不求名利也。曾国藩就此做出解释:“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也。此心多名快乐啊!而趋炎附势,蝇头微利,则心智日益蹉跎也。”人间多少烦恼,寻来寻去,归根结底是贪图名利富贵,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