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07082
大小:73.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社会史的学术关注与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日报/2006年/2月/24日/第015版学术动态社会史的学术关注与问题意识近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评析王先明“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曾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开创社会史研究时形成的共识。此后,社会史研究以其强劲的势头和丰硕的成果,成为新时期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在近年来历史学许多研究热点的兴衰起落之间,社会史研究却始终在不断进行学术创新和领域扩展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使历史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其特有的学术关注和问题意识,使社会史研究产生了持久的学术魅力和学术生命力。汲取新知: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
2、方法近年来,学术界提倡进行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的确,任何一项研究单靠本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知识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内容丰厚、领域宽广的社会史研究而言更是如此。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最初就是把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之中。在仅仅二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史研究就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这与其一开始便具有的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特性不无关系。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史研究虽然拓展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也扩宽了史料运用的范围,但从研究手段上讲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研究的窠臼,基本上是以文献材料为主,注重历时性研究。正因为如此,受文献记载等因素的制约,社会
3、史研究也逐渐显露出疲惫之态。可喜的是,近年来,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逐渐被引入到社会史研究之中,成为继社会学之后对社会史研究影响最大的学科,使社会史研究产生了较大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人类学除了在内容上强调注重平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外,在研究手段上更注重田野、口述,注重共时性研究,它要求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一取向称为社会史的人类学转向。面对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引入和整合问题,学者们相对一致的认识是,还需要从学术史的脉络加以清理,以便从新旧观念错综交织的纷乱中认清方向;还需要对传统史学、对曾与社会史相对立的政治
4、史研究主题进行认真反思,思考其与社会史的关系。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存在实体与学术研究表达的一致性,也是许多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社会史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表达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土壤,走上“食洋不化”的道路。这些都是目前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区域取向:区域社会史的繁盛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社会史研究日益繁盛。区域史是史学研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史学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极大地扩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和范围,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5、的区域史研究成果,对于史学研究取向的转换、研究问题的深入和研究格局的改变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因而,区域史研究也构成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方面。江南区域史仍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有的学者通过回顾以往研究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的主要脉络,对城乡界线及其运作机制等前沿问题作了一些思考;有的学者则在总结20世纪华南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区域史研究的新建构。第1页共3页华北区域史不仅是学术界特别关注的领域之一,并且在研究内容和理念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华北以及从广义上说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宋以后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其间族
6、群的因素值得探讨。有学者对晚清时期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华北各州县集市数量参差不一,甚至差距很大,集市数与州县人口数、村庄数及土地面积的关系,亦无有规则的比率。有的研究动态地揭示了华北地区村落密集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动力因素,认为早期的村落主要通过结构型裂变、灾害型裂变、行政型裂变以及村落的次生分化而扩散,使村落数量迅速增长,并逐步完成了空间上的密集化过程。一些研究成果以自己扎实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对美国学者施坚雅关于中国乡村市场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公式提出了质疑。同时,一些学者也对区域史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由此产生的历史学研究的失范、研究对
7、象的“碎化”问题值得关注。因为这种趋向不仅割裂了历史演进的整体性,也背离了“区域社会史把特定地域视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地把握它的总体发展”的要求。深入剖析:乡村史研究的纵深展开乡村社会变迁始终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内容,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因此,乡村史也是社会史学界主要关注的课题。一方面,学者们比较集中地对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赋税管理、公共资源与乡土权力控制等问题的历史演变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另一方面,对近代以来传统秩序崩溃和绅权扩张、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近代乡村社会分层、近代乡村权力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动等问
8、题,都有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一些学者还对近代乡村危机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