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ID:38103743

大小:480.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年第30卷第2期·49-·药研动态·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刘军综述李国明审校(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湛江524023)摘要: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D一内酰胺酶、q丑r基因介导耐药、整合子、主动外排泵系统作用、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改变等。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D一内酰胺酶,整合子中图分类号:Q939.9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l001—875l(200

2、8)02一0049一05ResearchProgress0nDrugResistanceMechanisms0fEnterob口ctercloac倪eLIUJun’UGu0。mlng(D印硎mentofMic∞0bi0109y,G啪gd∞gMedicalcollege,踟Ilii觚g524023,Ch㈣Abstr噩ct:ThedmgresistaIlceInechanismsofEnfer06ac南盯cJoacaemainlyincludeproducingp-lac协mases,qnrgene

3、.mediatedresistaIlce,existcnceofintegronoractiveemuxp啪psystem,alterationsofd11Jgtarget锄doul[cI’m锄bmep锄eabili吼髓dsoon.UnderstaIIdingthedmgrcsistancemech锄ismsofEcJ0acaeplaysa咖cialroleinpreV锄tingsp他adoftlleif∞sistance锄denh锄cingamo坞rationaIuseof锄tibiotics

4、.Int11isreview,thec咖ntrcsearchpro掣ess∞theaboVe—m即tioneddrugresistancerneclIaIlismsofE。doacaeweredescribed.1【eywords:上汤terobact胃幽∞c裙;mech她ismsofdIugresistance;beta-l∞tam嬲e;integron由于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氟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以及抗生素在畜牧业上频繁应用造成各种耐药基因的快速传播

5、,导致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日益严重,使临床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产生p一内酰胺酶D-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阴沟肠杆菌对D一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D一内酰胺酶是以D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水解底物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降解酶,水解p一内酰胺环造成百一内酰胺类药物失去活性,其水解率是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酶包括头孢菌素酶(AmpC酶)、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及碳青霉烯酶等。1.1Anlpc酶阴沟肠杆菌是产生AmpC酶的典型细菌。AmpC

6、酶是“丝氨酸”头孢菌素酶,它的优先底物是头孢菌素,不被克拉维酸抑制。AmpC酶属于Amb1er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类,Bush功能分类法中的I群。Ampc酶可由染色体介导或质粒介导。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它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受到amp操纵子的控制。其中amp操纵子包含aInpD,ampE,amj,R和anlpG4种调节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调节基因以ampD突变最常见,ampD基因突变可导致Ampc酶2种表达形式:①高度诱导型;②持续高产型(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ampR基因突变频率低于a

7、mpD,但它不仅可引起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去阻遏表达,还能引起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过度表达川。自从1988年首次发现质粒型AmpC酶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报道了20种以上的质粒型Ampc酶,质粒介导的Ampc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如阴沟肠杆菌产生,其具有比ESBLs更广的水解底物谱,能有效收稿日期:2008.1l-14作者简介;刘军,初级实验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李国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万方数据·50·W6rldNotesonAntibio

8、tics,2009。、,01.30,No.2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单酰环类及头霉素类抗生素,且不受酶抑制剂所抑制。携带编码AmpC酶基因的质粒具有快速复制和可转移性的特点,易于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在菌种间水平传播从而导致耐药菌广泛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流行有明显的地区差别。例如,宁波、广州和无锡这3个地区的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32.9%,70%和81.8%【2圳。1.2ESBLsEsBLs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酰环类的酶,对头霉素、碳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