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资源开发

昆虫资源开发

ID:38087522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昆虫资源开发_第1页
昆虫资源开发_第2页
昆虫资源开发_第3页
资源描述:

《昆虫资源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昆虫资源(九香虫或蚱蝉)开发初步设计思路一、人工养殖可能遇到的情况1、种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2、场地的规模以及选址问题3、团队组建4、市场供需调查5、资金投入情况6、半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技术突破7、饲养周期长短以及饲养虫体质量是否达标8、市场经销9、事业后期发展问题等等。二、初步设计思路1、种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查过一些资料,在九香虫和蚱蝉的种源上,特别是九香虫,会有人以小九香虫来鱼目混珠,欺骗顾客。这里我建议能和郭老师一起合作,由他提供种源,保证其可靠性和可供项目发展的充足性。2、场地的规模以及选址问题对于厂房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我这里有三个可供选责的地方:1)湖北省(指我家)优点:地势

2、平坦、交通发达;我家有可供实验的田地;可充分发挥人力(劳动)资源;事业发展后期,若实验面积需要扩大化时,有发展空间缺点:离学校较远,难以有效的实时控制可能的突发病害;学习和创业难以有效统筹安排;当地人“乐于”跟风,发展后期有一定阻力2)贵州省(指学校)优点:信息交流便捷;具一定学术氛围、实验背景以及创新实力;学习和创业可统筹兼顾缺点:实验场地申请复杂;地价偏贵,初期实验投入成本高3)云南省(李光菊家)优点:气候适宜,无明显冬季,虫体或许无需过冬,能缩短人工养殖周期缺点:学习和创业难以有效统筹安排综上:考虑我个人情况,我主张第二种。3、团队组建我所希望的团队,是耐得住寂寞和失败的团队,是负得

3、起责、投得进精力的团队,是能把团队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人的团队,也是最能锐意进取的团队。这里,我——许泽银、李光菊、黄骞将有志为建立这样一个团队而奋斗。我个人建议郭老师能参与我们的团队当中。以老师您的学识和研究成果,以我们的朝气和能力,来共同建立一个蒸蒸日上的团队!4、市场供需调查这里主要由我和黄骞担当调查任务。主要是在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做一定的关于九香虫(蚱蝉)的市场供需报告。5、资金投入情况1)团队投资方式项目一旦最终确定,我将提供最少两万的启动资金。李光菊可以投入黄骞可以投入郭老师愿意投入2)实验经费投资方式考虑到该创业项目也可并作实验创新性项目进行开发,我建议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比如

4、将我们的项目向学校甚至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以一定的实验经费作为该项目投资实体。6、半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技术突破(附实验设计初步思路)关于九香虫(蚱蝉)从半人工养殖到人工养殖的技术突破设计思路(考虑到这篇只是提供一种解决思路,以及时间短促,正文未按标准科技文献格式)一、前言看了诸多前人关于九香虫(蚱蝉)人工饲养的文献,了解到在半人工环境养殖的条件下,该类昆虫资源的养殖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有的已经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产业化了。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养殖周期长,初期投入成本高,以及虫体受自然环境影响程度大,使得产品已难以有效的解决市场供需紧张的关系。2010年5月份九香虫在药材市

5、场上的市售价竟高达150~160元/kg即为明证。(来源于药材信息中心网站)可见,将九香虫(蚱蝉)的半人工养殖方式转变为一种人工可控的养殖方式,将成为未来该类昆虫资源利用和发展到恶一种趋势。这里我将着眼于这一目标,主要从仿生学的角度,提出我的解决思路,供大家参详。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实验室:面积2、培养架:铁脚架、塑料框、橡皮管、薄膜、海绵、小孔径尼龙网其它一应杂物略去3、实验材料:南瓜植株、无菌营养液(配方查阅和摸索中)、九香虫(蚱蝉)种源(以虫卵为宜)三、实验方法(以九香虫为例)1、实验场地的分室用尼龙网将实验室分割成准备间、培育室、实验处理室、留种间。准备间:提供简易消毒措施、无菌

6、液的配制以及一应杂物存放的场所。培育室:主要是模拟半人工自然条件,具备一定的光照强度,可用以培育南瓜植株,并为九香虫提供基本生活栖息的场所。实验处理室:由塑料筐、薄膜或海绵,组成小型培养池,模拟自然叶片。再通过不同的处理,模拟九香虫的刺吸叶片的行为,以期实现人工养殖的目标。留种间:具备一定的昆虫繁殖体——卵的保存功能2、种源的引入于培育间的寄主植物南瓜植株上,引入一定数量的九香虫虫卵(>1000颗)。作为实验初始材料。2、不同实验处理(参考《九香虫的研究》文献)如针对若虫的刺吸式取食行为,可如下设计:(注:由于我是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即我是模拟九香虫刺吸式的取食习性,通过人为制作培养池模拟

7、叶片,先探索不同龄期若虫(九香虫具有5龄若虫)对此实验模型的适应情况,来实现“小空间,大输出”的目的。至于该项实验还要涉及到培养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长短、营养成分的不同等对其发育速度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均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设计和探索,找出最适人工养殖条件。由于前期主要是验证此仿生模型是否适用,故只作此方面的简单设计)1)取两百只一龄幼虫,置于号培养池中,动态记录日死亡数,以及生长状况,记录最终成虫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