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6909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货币调控新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调控新挑战:热钱有隐成“第二央行”之势2008年09月08日07:06[我来说两句(14)][字号:大中小]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张庭宾 货币调控为什么事半功倍?在上证指数再创新低,跌破2245点之后,这个问题再也无法回避。 央行日前公布7月份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当月“国外资产”增加3043亿元人民币,按当期汇率折合约446亿美元。该数据今年1、4、5、6月曾分别达到832亿、766亿、506亿和469亿美元。 此数据一出,立刻有人拍手称快:这证明热钱大规模撤离论破产,应继续采取货币从紧政
2、策。快乐和亢奋来得让人惊诧。 高度警惕热钱大规模流出难道不是爱国学者的分内责任?对当年直接引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热钱大规模流出加以警惕,真的如此可笑吗?更何况从1月以来,国外资产每月增加量呈下降趋势,其与贸易顺差、FDI的差额,也由1月份的526.9亿美元锐减到了7月份的110亿美元,未来由量变到质变的风险暂时仍不能排除。 如果这是为了欢呼笔者的判断终于出现失误,那也请等一等。笔者原文是这样写的:倘若2008年6~8月的美国次贷利率重估高峰过去,美元进入加息升值周期(2~6个月),则热钱有可能大规模
3、流出。 因此,热钱是否由流入到流出的逆转,9月份的数据才有意义,其关键是美元会不会进入一个短期的加息周期。因而最近的美联储会议很重要,如果如期加息,热钱流向逆转的可能性将加大,如果美联储不敢加息,则说明美元外强中干、虚弱已极。美元资产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暴跌。另一个因素是人民币资产价格的合理性,现在它明显被人为打压低估。 7月的这个数据反而令笔者忧虑更深??如果热钱仍在涌入的话,它们藏身在哪里? 股票市场吗?显然不是,有Topview数据间接表明,热钱主力从4000点以后逐渐撤离,此后A股连续大跌
4、,热钱也是用少量资本循环做空,现在虽然可能开始建仓,但数量也应该不大。 楼市会藏有一部分,但也应该数量有限。因为当楼价泡沫破裂,进入下跌通道,市场观望气氛浓重,热钱如想雪上加霜,只要抛出少量房产就可以做到,它们实在没有必要购置大量住宅房来做空。 当然会有一部分化身高利贷和PE,但也是有限的;也会有一部分藏在债市里,最大的可能是藏身在居民储蓄里,甚至不排除被从银行系统里被提出,现金码堆进了仓库…… 倘若如此,中国宏观调控的挑战将变得更艰巨而复杂。据估计,截至2008年6月,热钱流入少则5000亿美
5、元,加上利润多则1.75万亿美元。如果以美元兑人民币1:7的汇率,4倍的货币乘数计,这将增加国内流动性达14万亿~49万亿元人民币之巨,取其中间数31.5万亿,这么一笔举足轻重的庞大神秘力量,它们想干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藏在哪里?如果到现在都是一笔糊涂账,我们的货币调控焉能不越来越被动! 笔者怀疑这笔巨额资金流已脱离了央行的调控范围,自此轮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票回收力度以来,A股的流通市值已经蒸发了近7万亿元,楼市最近也开始大幅下挫,中国本土企业资金链严重绷紧,很多企业破产停产。简言之,
6、中国国民资金流被严重紧缩。与此同时,热钱反而是最有可能逃避紧缩的,只要它以活期存款,乃至现金码堆堆进仓库方式就可以做到。 现在明显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大力做空股市、楼市和人民币企业资产,尤其在奥运会召开之后。而自6月7日上调1%存款准备金后,央行并没有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如果7月份热钱仍在继续流入的话,股票和楼市仍表现如此惨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大量的现金被存起来了,要么被存进银行,要么被存进仓库。 大量现金退出流通的后果是,流动性越来越紧缺,钱越来越贵,而股票、楼房等人民币资产价格将越来越便宜。比如
7、100万元的现金与100万元的股票,如果股票跌了2/3,则100万元现金可以买原来三倍股票,即升值200%。如果这样,热钱什么都不用干,只要把它们的钱不断堆进仓库,连流出境再回来都不用了,股票和楼价就会继续下跌,等到中国人的钱蒸发得差不多了,再优哉游哉地抄个大底??这是热钱成本最低、收益最大、洗劫中国人财富最彻底的“暴富”策略。 这种大胆猜想一旦成立,则中国货币调控和宏观经济调控将遇到最艰巨的挑战??热钱已经隐隐然成为中国的“第二央行”??另一支控制着货币供给的巨大力量。它通过直接操纵股价、楼价的证
8、明,以强大的市场舆论操纵公众非理性情绪(打掉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维稳”舆论影响力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达成制造人民币资产价格“超级过山车”,并从巨大差价中获取暴利的目的。这是目前A股上证指数已大跌64%的最合理的解释,这个跌幅超过了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中日经指数最大跌幅62.6%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恒生指数的跌幅61%。 倘若这种隐形的“第二央行”已经存在,正在极大地挑战中国央行货币调控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央行切忌为热钱舆论一步步误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