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ID:38077717

大小:23.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上传者:U-3730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_第1页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_第2页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_第3页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_第4页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国儿帝保健杂志2007年02月第15卷第1期C.IC11C1}'eb.2007,Vol15,159文章编号:1008-6579(2007)0r005903【综述与讲座】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钟鑫琪综述,静进审校(广州市中山大学北校区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广东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识码:B摘要: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依恋的探索一直是心理界、教育界和医学界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依恋研究的四种经典的测试方法、传递性以及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等四个方而进行综述关键词:依恋;传递性;精神病理依恋(aLLa<;hmenL}是指某一个体对l!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山于这种情感联结,}}I婴儿在碰到挫折时,L匕如遇到陌生人,他就会趋近依恋对象以寻求安抚二如果强迫婴儿同依恋对象分离,则会导致婴儿产生分离焦虑(separationanxieLv)对依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SigmuroFreud),他认为童年期获取的对环境中人、事、物的经验会影响其成长后的生活方式,童年期的亲子关系经验将成为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发展心理学近年来十分关注依恋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母婴依恋的性质与特征,这方而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恋的经历和依恋类型所带来的后果AinsworLh讨论了青少年和成人与父母的持续关系、与亲密}JJJJ友的关系,以及依恋在情侣中的作用ICI有人也认为依恋并不是婴儿或儿童所特有的,成人也存在依恋所谓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自己童年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它不仅建立在童年依恋经历的事实上,更是建立在成人日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上}2}成人依恋会影响个人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依恋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进行评价和测量成为可能,从而对婴儿旱期依恋是否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父母依恋模式与子女依恋模式的联系、不安全依恋模式与精神障碍等方而进行广泛月_深入的研究1依恋的研究方法1.1陌生情景法陌生情景法(strangesituation,SS}主要是用以评价8}18个月婴儿依恋关系的标准化程序该方法的理论背景是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行为,’(、。<;uriLvbasebehavior)通过行为控制系统的调竹,儿童和依恋对象不断转换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的寻求亲近行为和探索行为,陌生情景法就是对‘安全基地行为”的考察}3}该方法将儿童的依恋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se<;urelvaLLa<;hed), 焦虑I口I避型(anxiousavoidanL)、焦虑矛后型(anxiou二。nrbivglenL),混乱型(disorganized)研究者对陌生情景中的个体行为差异的探索中发现两个矛后的观点}“}:①陌生情景中作者简介:钟鑫琪(1982),女,舍族,硕士在读,研究万向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卫告〕的行为反应的是个体与照顾者已经建立的依恋关系;②行为反应的是儿童个体气质而不是已经形成的母子依恋关系前者认为经过旱期敏感、积极照顾的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会以安全依恋表现出来后者则认为儿童气质能解释在陌生情景中儿童行为的显著差异,虽然不能以气质来区分安全或不安全型,但可预测不安全的类型近来这个争论不断倾向一致:旱期依恋经历和儿童气质均会影响儿童的旱期依恋模式,儿童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反映了两者的相互作用陌生情景中的婴儿依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儿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它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依恋研究中陌生情景法有一定的局限性}'I.①与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反应强度相比,儿童在标准实验室里的依恋行为要人得多,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该方法缺乏生态效度②施测受文化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参与者对陌生情景意义的认知,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性质,使亲子在实验中的反应方式表现出文化特性其次,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期望不同研究发现,安全性依恋在所有国家中的样本都很相似,差异在于回避型依恋和矛后型依恋所占的比例不同}“}③陌生情景法也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首先,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只适合8}18个月的婴儿其次,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人样本,从而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另外,许多难以控制的额外变量,L匕如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等,往往会削弱陌生情景法的效度1.2儿重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L-La<;hmenL分SeL,AQS)是继“陌生情景法’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公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儿童依恋行为测量工具,它克服了陌生J清景法生态效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测量家庭环境中1}5岁儿童的依恋行为}’}迄今,它广泛用于评价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亦用来评价儿童与保育人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和跨文化研究AQS和陌生情景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川,它符合依恋理论的假设,即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儿童依恋行为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IAQS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用方便,一般了解儿童行为的成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有效的使用它其次适用于小样本甚至单一研究对象的情景其三是具有启发性特点,特别适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最后Acts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多种统训一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使这一方法更为实用不过须要说明的是AQS具有强迫选 择和分类的性质限制了被试的自山反应并有可能遗失重要的信息1.3成人依恋访谈成人依恋访谈(adultaLLa<;hmenLinterview,AAI)法是用于测量成人依恋的一种半结构化访谈基本思想是:通过个体回顾和描述童年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或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经历事实并评价这些旱期依恋经历对自己个体发展、个性形成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成人的依恋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根据个体的生活史以及谈话的质量(是否真实、有证据证明其所说的话)、数量(是否简洁完整)、关联(谈话是否与主题相关反应是否敏捷)及方法(是否清楚有序)AAI将成人依恋分为四类I}I:自主型(autonomousaLLa<;hmenL},漠视型(dismissingaLLachnrenL)、专注型(preocxupiedaLLaclrmenL}、未确定型(unresolvedaLLa<;hnrenL)研究显T成人在AAI中的四种依恋类型与婴儿在“陌生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四种依恋类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成人的自主型、漠视型、专注型、未确定型分别对应于婴儿的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矛后型、混乱型}lofAAI的优点:首先AAI的分类不受叙述者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111.其次AAI具有相当高的预测效度它不仅能够预测父母与儿童的依恋关系和抚养行为而月_可以较好地预测参与者或其子女是否有或者是否将会有心里失调的问题AAI的缺点:AAI属于半结构访谈在交谈和评分上都很费时费力(每一被试需7}10h)而月_对访谈者的访谈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2依恋的传递性依恋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将整合到个性结构中去影响其以后为人父母时的行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依恋关系的心理状态与婴儿安全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母亲心理状态到婴儿安全依恋是一个传递过程所以依恋现象可能存在代际传递性即母亲的依恋模式与子女的依恋模式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是指根据特殊照料者(通常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2}父母对儿童的依恋模式影响作用最人他们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经典的依恋理论认为起最根本影响作用的是父母自身的依恋模式}101照料者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反应的敏感性进而影响婴儿的依恋安全性简言之婴儿期或童年旱期的依恋经验‘积淀”下来到成年后形成与依恋有关的内部工作模式研究发现在AAI中被评定为安全型依恋的父母其子女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模式二被评定为不安全依恋类型的父母 其子女也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安全依恋模式}131ABerpier等112}在对依恋的元分析研究中证实AAI具有相当高的预测效度它能够预渺,陌生情景”中父母和婴)匕的依恋关系父母和子女的依恋安全性之间有75%的对应性关于依恋关系在不同辈分人群之间的稳定性研究中发现:母亲和外祖母依恋倾向性与儿童和母亲依恋倾向性有正相关}101对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混乱型依恋儿童往往是情感失调父母的后代}’3}Marinus等证实了有心理障碍儿童的母亲不安全依恋发生率显著性高于正常儿童的母亲}川这些研究都说明依恋这一心理现象具有代际传递性70年代时研究者将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反应的敏感性作为依恋安全组和非安全组母亲的主要区别特征但PFonagy等}’“}人认为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的反应不能等同于母亲对子女心理、精神水平需要的敏感性后者比前者更能够预测依恋的安全性所以Mein、提出“将心比心(minaLcrmind)"的概念它是指父母具有把子女看作独立心理个体的倾向表现为准确使用心理特征的语言来描述子女的倾向}121aSMariarmes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亲的“将心比叮和儿童后来依恋安全性的相关完全可以用母亲的敏感性来解释3依恋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依恋研究最初是对孤儿院中孤儿心理障碍的关注开始的因而依恋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探讨儿童发生的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和环境近10年来依恋研究在发展精神病理学领域非常活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而:一是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高危因素二是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许多对儿童成长环境高危因素的研究发现不安全依恋与母亲的照顾质量密切相关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倾向于拒绝和不敏感有时对子女缺乏耐心反应迟钝、表现消极她们常常错误理解子女的需求不能与子女和谐相处焦虑混合型儿童的母亲常虐待子女对子女的看护不连贯、不规律二母亲对儿童的情感很矛后时而强烈亲近时而强烈Ipl避导致儿童的情感混乱}’王’“}此外儿童与母亲依恋关系是否具有连贯性和组织性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31在对儿童依恋行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多为品行障碍、物质滥用、反社会人格二焦虑矛后型依恋儿童容易表现出退缩行为以情感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为主二混乱型依恋儿童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高危儿童常表现出回避型和矛后型儿童的混合行为他们发展的结果常常是产生许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王剿瘴碍In1 随着对成人依恋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模式与精神障碍之间有明显关系DSItOSeenSLedn等I}HI的研究表明78%的精神病患者,75%的抑郁症患者,84%的焦虑症患者,84%的物质成瘾者,93%的摄食障碍患者以及92%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AAI中被评定为不安全依恋HMarkus等I}}}对60名因精神障碍住院的青少年患者调查发现绝人多数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在不安全依恋与精神病理关系的领域还有许多方而有待探索主要有:①两者之间的中介因素、确切关系;②成人在AAI中表现出来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在多人程度上可被认为是过去依恋经历的反应在多人程度上反映的只是当前某种心理病理状态;③儿童本身气质特征在依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Mar111nSVanL,BakermillsKM】.AttachmentSP11tat1n11S111n1nt11PrST'PpT'P'dil;cgroups:AMet}rAnalof(:onculting11a1Vt1Pfathers,adolescents,alldSP.aT'chfoT'110T'TnatlVedatalJI.louralldClinicalPsychology,1996,64:&21参考文献ll3候静,陈会昌.依恋研究方法述评}川.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1):8084.李菲铭,傅根耀.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IJI.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19Q192.LVeT'P.ttW,LMaT'kf..ASecuT'eha.Seh'OmWhlcht0eXp10T'ec10SeT'elat1011Sh1pS}J}.ChildDevelopment,2000,71:703-706.刘志军.90年代西方依恋理论研究的概述IJI.心理发展科学,2000,29(8):2430.郭力平.学前儿m:.心理发展研究方法}MI.上海:上海教育出版了{_,2002.233234.ljzendoornM11,Kroonenherg1'M.Crosscultureconsistelrcyofcodingthestrangesituation)JI.InfantBehaviorandDevelopment,1990,13:46资485.`i}iL,,吴放.中关两国儿m:.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IJI.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4(1):3033.许兴建.依恋研究综述IJI.柳州师专学报,2001,16(4):8 93.Mal'yM.Introductiontothespecialonattachmentandpsy-chopathology:Overviewofthefieldofattachment)JI.Journalof(:onsultingand作ychology,1996,64:23T243.陈琳,桑标.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川.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F27s.141BeT'111eT'A,L}OZ1eT'M.BT'ldglllgtheattachTnellttT'a11STnlrs57011gap:}hheT'OleOfTnateT'llalmllldm111dde11P.SS1JI.lilteT-nalJo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2003,27:3s}36s.蒋京川.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IJI.二峡人学学报,2004,26(2):9093.f}OllasayP,Steele11,StPR.leM.MateT'lllT'epT'PSelltat1011SOfattachTnelltduT'lllgpT'egllallcypT'P.ChcttheOT'ga111Zat1011Of11I'fallrmOtheT'attachTnelltatOlleVP.aT'Ofage)JI.Child1)ev汁opment,1991,62:89r90s.MaT'lalllleS,L}eWolf,MaT'711uS11.Se11S1t1V1tValldattachmeat:AMet}AnalysisonparentalantPCPdentsofinfantat-tachTnelltlJ}.Child1)二elopment,1997,68:s71-s91.Meins,L,lizaheth,f'ernyhough,etal.BethinkingmaternalSe11S1t1V1tV:TnOt11eT'S}cOTnTIlelltSO11111fa11tS}me11ta1pT'OCPSSP.Spredctsecurityofattachmentat12months)J}.JournalofChildPsychologyandPsychiatry,2001,42:637-648.Markus11,KitayalnaS.Culturealldself:implicationforcOglllt1011,emOt1011,alldmOtlVat1011}J}.PsychologicalBeview,1991,98:2242s3.Boscenstein1)S,llorowitz11A.Adolescentattachmentalldpsychopathology}J}.Journal可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96,64:2442s3.周Iu:杰.依恋及其与心理病理的关系I川.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s(3):19(r194.收稿日期:2006-06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