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

ID:38075829

大小: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_第1页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_第2页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_第3页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_第4页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指导-休息与睡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休息与睡眠(restandsleep)一、休息通过改变当前活动方式或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心放松(生理上:身体减轻或消除疲劳;心理上:没有紧张、焦虑),以达到恢复体力和精力的过程。(一)休息的意义与特点1、休息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维持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1)健康时,休息使机体体力和精力得以复原,利于维持和促进身体的健康。2)患病时,休息是治疗的内容之一,可以减少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利于患病器官功能的恢复。2、人对休息的理解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背景、经历等不同,而对休息的理解和体验、形式而有较大差异。

2、3、休息与舒适是相互联系与并存的休息意味着身心感到平静、宽慰和放松,其中包含着舒适的成分,而感到舒适的同时往往是机体处于一种“自我休息”的状态。主动休息: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还没有感到疲劳时以各种方式稍作休息是预防过度疲劳、保持精力旺盛的诀窍(二)有效休息的条件(1)生理上舒适1)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饮食、排泄、身体清洁等?2)舒适的体位。。。?3)舒适的环境:安静、光线、温湿度、颜色?4)减轻或消除不适与疼痛:良好休息的前提。原因。。。?(2)心理上放松减少或消除紧张和焦虑,心理趋于安稳,有利于神经系统进入入睡前抑制状态或进入其

3、他形式的休息。心理问题。。。?(3)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休息最主要、最重要的、最自然的形式,只有当得到一定时数睡眠后才能使机体得到真正休息。二、睡眠睡眠是周期发生的、由不同时相组成的、对周围环境相对不作出反应的知觉特殊状态。(一)机理脑干未端(睡眠中枢)大脑皮层抑制-睡眠←拮抗→脑干网状结构活动-觉醒(上行抑制系统)↑(上行激动系统)冲↑动神经介质←脑干尾核(睡眠中枢)↑环境-生物钟(二)睡眠的规律1、每24小时发生一次正常睡眠,1-2次小睡2、睡眠时相:按睡眠过程脑电波变化规律分为(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非快速动眼睡

4、眠norrapideyemovement,NREMS,分Ⅰ、Ⅱ、Ⅲ、Ⅳ四个时相)(2)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快速动眼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S)3、睡眠周期(1)从慢波睡眠第Ⅰ→Ⅱ→Ⅲ→Ⅳ期→快波睡眠→慢波睡眠第Ⅱ期为1个周期,平均90分钟/周期,4-6周期/晚(2)每个睡眠周期中各时相的出现有一定顺序入睡前状态θ波←清醒状态β波↓NREM-Ⅰ→NREM-Ⅱ→NREM-Ⅲ→NREM-Ⅳ浅睡δ波→中睡深睡最深睡↑↑↓继续睡眠REM←NREM-Ⅱ←NREM-Ⅲ↑任何时相被唤醒(3)快波与慢波睡

5、眠持续时间的变化1)夜间:入睡初,慢波深睡眠↑,快波睡眠↓→深夜后,反之。2)上午:为后半夜睡眠的延续,快波睡眠↑;3)下午:慢波睡眠↑,会影响夜间慢波睡眠时间4)年龄增加,总睡眠时间会减少(NREM-Ⅳ↓→NREM-Ⅰ、Ⅱ↑,醒↑)4、各睡眠时相的特征表现与意义时相各睡眠时相主要的特征性表现与意义NREM-Ⅰ浅睡、易惊醒;肌肉开始松弛,生命体征、代谢、生理活动↓Ⅱ进入中度睡眠,仍易惊醒;……进一步↓;Ⅲ深睡,巨响才唤醒;眼球慢速运动;肌肉完全松弛,少动;生命体征↓,但规则;Ⅳ最深睡,难唤醒;眼球慢速运动;肌松、不动;生命体征于低水平

6、;梦游/遗尿;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组织愈合加快;-----有利于生长发育、伤口愈合、体力恢复;REM很难唤醒;眼球快速运动;肌肉松弛,部分躯体抽动;交感神经兴奋致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心血管病、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病情的影响。脑蛋白合成加快---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建立新突触联系促进学习记忆出现充满色彩和稀奇古怪的梦境---缓解精神压力及体力恢复5、睡眠周期与昼夜性节律同步昼夜性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钟,人体根据内在的生物学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地运行其各种生理活动(如体温变化、激素分泌、睡眠与醒觉的转换等),且一

7、日复一日地循环进行。睡眠周期与昼夜性节律同步:睡眠时间发生在昼夜节律的最低期(生理活动的最低水平),随昼夜节律逐步升高,睡眠趋向醒觉。(三)睡眠的需要1、发生时段与昼夜性节律(生物钟)同步---应发生(安排)在昼夜性节律的最低期(夜间)。2、持续时间必须满足最低限度的睡眠时数(因人、影响因素而异),才得到真正的休息:1岁以下14-20h;2-5岁:11-13h;6-13岁:9-10h青少年:≥8h;成人:一般平均7-8小时;3、连续进行(1)个人因素:身体、心理、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等个人因素的影响↓(2)环境因素:床铺、寝室的声、光

8、、温湿度、气味等适宜三、睡眠障碍失调:睡眠量及质的异常(一)分类(WHO,ICD-10)1、器质性:器官疾病所引起2、非器质性:睡眠失调(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失常(睡行症、睡惊、梦魇等)(二)非器质性失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