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

ID:38075459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_第1页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_第2页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他们要从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要学会生存、要学会交往、要学会学习……他们初次走向集体、迈向社会,他们面对这些新的任务难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焦虑。  这时,我们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  我们的家长们既不可过分焦虑,也不可抱着大松手的态度。  我们家长要尽快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建立对新环境的熟悉——安全感;建立对新老师的信任——依赖感;对新游戏生活的喜爱——愉悦感。只有您耐心而细致的帮助和鼓励,您的宝宝才

2、会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那么我们初入园幼儿的家长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入园前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使他更好地适应园中的生活。  看看以下几点,您的孩子能做到吗?  1、知道自己及爸爸妈妈的名字  2、不挑食,不偏食  3、坐在桌前吃东西及会用杯子喝水  4、会脱简便的衣服、鞋子  5、有入厕意识,能表达需求,能够自己坐厕或蹲盆大小便  6、说话时会注视对方,注意力集中地听讲话  7、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8、不排斥上幼儿园  看看以下几点,您能做到吗?  1、积极为孩子建立

3、正向的入园准备。正面引导孩子,例如:“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老师喜欢你”,“你真棒,真能干”。  2、尽可能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让孩子熟悉环境  3、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贴近幼儿园生活的作息  4、不当着孩子流露出焦虑与不放心,不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  “分离焦虑”早知道  随着孩子与母亲依恋的建立,幼儿随即出现继陌生人焦虑之后的第二种焦虑——分离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其表现为:与依恋的对象分离,随即产生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拒绝分离的表现。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

4、安全感。  宝宝入园之初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呢?  1、不同程度的哭闹。较小孩子会不停地叫,“要找妈妈,找妈妈”,粘着老师要抱,不想做任何事情。较大的孩子会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妈妈早早地来接我吧”。  2、尿裤子和尿床  3、个别孩子会拒绝吃东西、喝水  4、阶段性体质下降  5、不会和其他孩子交往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们会怎样做呢?  孩子的哭声是老师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孩子停止哭泣,睁开眼睛来看这个班级、打开耳朵来听身边的声音、张开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老师才有机会来帮助他、引导他,孩子也才有

5、机会融入这个集体。对于如何让这些孩子停止哭声,减缓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的老师一般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别是身体的爱抚与照顾  初入园孩子特别需要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抚,有时候得到老师的一次拥抱,孩子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老师会多抱抱、搂搂、亲亲孩子;  ־早晨宝宝入园,从妈妈手里亲切而温暖地接过孩子,替孩子擦干眼泪和鼻涕;  ־中午起床拥抱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这些话别脱口而出 当你还在孩童时代,有没有父母或别的亲戚长辈的某句话曾无意间“刺痛”过你,让你至今还印象深刻,甚至耿耿于心?

6、那么当你为人父母时,是不是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呢?专家表示,孩童的心灵幼小而纯真,为免由此蒙上阴影,以下这些话切忌动不动就脱口而出。  “你真笨”  这句话常被很多父母挂在嘴边,那究竟怎样算“笨”?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你就是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你就是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  其实稍懂了点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此时他多么需要自己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句肯定和鼓励。

7、而当“你真笨”这冷冰冰的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孩子心里是多么难受!甚至会有不少孩子从此抱定“自己就是个笨孩子”的想法。  “打死你”  “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如今仍然在很多父母的脑海之中根深蒂固。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脱口而出一句话:“打死你!”殊不知,这类空洞的话语,除了降低父母的威信之外别无它用。因为这只是一句“大话”,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会真的将其兑现。而当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于是,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停止他们的行为,反而他们的叛逆之心会被激起,“吃顿生活”之后,他们会更加

8、“嚣张”地和父母作起对来。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恐怕是家庭聚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了。除了父母,孩子姑姑、阿姨之类的亲戚也很喜欢用这个来逗小孩:“我好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如实回答,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究竟该怎么回答呢?不久,孩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