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的哲学》随笔

读《美的哲学》随笔

ID:3807456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读《美的哲学》随笔_第1页
读《美的哲学》随笔_第2页
读《美的哲学》随笔_第3页
读《美的哲学》随笔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美的哲学》随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美的哲学》随笔若是提前几年问“美是什么?”大概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些美好的事物名称和表达愉悦心境的词汇;但现在要问及这个题目,就有些茫然,不知何从开口了。因为一个神秘的角落正放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先哲们专门讨论“美”的会编,诸位大家曾对此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中国古代的几位思想家如是说,“里仁为美”(孔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充实之谓美”(孟子)“物有美恶,适用为宜”(《适才》北齐刘昼);西方的苏格拉底经过详尽的探讨临终时留下四个字“美是难的”,歌德笑话那些美学家们自讨苦吃,认为美是不可言说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了美”

2、。我想,关于美的认识应是多维度的,任何人都可有自己的美学观点,但却不能找到一个终极的概念予以涵盖,因此它的内涵与外延太宽泛,太模糊,又太自由了,不存在明确统一的理论构架,而是人人都可以坐下来努力研究的学问。这个历史遗留下来并且日益丰盈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怪物”,道不尽的魔方,哲人们只需辟其一角,引出的便是无穷的链环。《美的哲学》当是其中精辟的一角。人类总是在创造了一个单纯的词汇后,才逐渐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异彩纷呈的外延,然后自己又捉摸不透,驾驭不了这东西,回答关于它的问题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其答案是越来越丰富。哲人们多元化的思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履,终于思辩起来“

3、美的哲学”一题,终于构成了一篇篇文章,一本本玄妙的书了。受专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时常将一些思考着的东西拉回历史中去追寻,来感觉它厚重的文化沉淀。穿越时空,思接千载,上万年的原始,上千年的古韵,上百年的纷乱为我展开了丰富的历史画卷。“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十六章),沿波讨源,上溯至三、四万年前,原始人就有了审美意识的遗传基因,甚至有人还提出:人类最初发明衣服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装饰。呜呼!“美”之于人,何其重哉!4初识美与哲学是从父亲的影响开始的。两年前他曾向我推荐一本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美的哲学》,进而打开了我感知生活,欣赏生活的又一维视野,使我油然生发出一种“欸乃一声

4、山水绿”的清新悦目之感。在该书出版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有幸于大学校园邂逅了仰慕已久的先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李先生年过七旬,德高望重,神态睿智,尽显哲人风骨,特别是他对我这样的青年给予了殷切的鼓励,“在古老的历史中发现真善美”,教导我要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来导航人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惠及生活,践履生活。谈及本书,我认为好的文章要“三读”,即读思想,读文采,读结构。《美的哲学》一书思想朴实而深邃,文有暗香,伏采潜发,钩玄提要,条分缕析,有着理性与智慧的风采。诚如哲学前辈张岱年先生在旧版序中所言,多为隽永之文。先生生于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三十年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国祸,家

5、难的不幸反而铸就了其坚毅的性格。斗转星移,潜精研思,学贯诸子百家,漫游思想的海洋,丰富的人生阅历,前瞻性的视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笔触之间时有流露。作者以“阅世长松下”的心境,敏锐的思辩力,在行文间蕴涵着深刻、真实、辩证、智慧之美,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去认识美、思索美、理解美、追求美,进而使我也滋生出了研究美的渴念。文章读来如沐春风,如与智者相谈。印度哲人讲“美是贤哲的宗教”,我觉得“真善美是一切追求完美人格人们的执着信仰”。纵观全书,旧版共四个部分,即伦理美学与思想修养方面,领导修养与工作方法方面,人才学和用人学方面,读书,治学和科

6、学方法论方面。我认为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灵魂,起着总括作者哲学之美思想的作用。该部分首先将美与哲学、爱情与哲学、音乐与哲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将哲学对于日常生活的功用进行了理性的阐述与分析,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力、认识力、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关于伦理问题的七篇论述更是这部分以至全书的精华所在。《伦理美学》三篇中,作者从中外思想源流中对美的阐述,伦理学对于美学的价值,美学对于伦理学的价值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而具有建设性的探讨,教人深感立足于“真”与“善”4之上的美才有更强的定力,更丰富的魅力,一种曲径通幽的韵味。以美的形式来进行人文教养,用高层次的伦理观来认识美的内涵,伦理美学研究的出发

7、点和落脚点想必就至于此吧!《动机与伦理》四篇论述是全面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特别是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时常会碰到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先前我的评价标准甚为模糊,主观臆断的成分较为普遍,拜读此篇后认识变得渐趋明朗,实为一件难得的幸事。阅读这七篇伦理学文章时,我也进行过诸如法律中是否应当渗透道德评价因素(虽然它的量化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社会中道德体系重建等等问题的思考,是有一些收获的。第二、三部分的杂文蕴涵着一种实在,朴素的美。譬如《象真理一样朴素》《一枝叶总关情》等篇目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