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重中之重

转载自重中之重

ID:38054797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转载自重中之重_第1页
转载自重中之重_第2页
转载自重中之重_第3页
转载自重中之重_第4页
转载自重中之重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载自重中之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0%的泛影葡胺60~80ml,注完后立即扫描。接着在同一最大层面,于60s内再扫描一次,此后于2min、3min、5min、7min、9min、12min、16min再各扫描一次。用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延迟CT扫描近年来,一些作者报道一次大量注人造影剂后,经过4~6小时再重复扫描,可以发现肝内的小病灶。这是因为造影剂大多经肾脏排泄,只有小部分(约10%)经肝脏排泄,但正常的肝细胞具有排泄和再吸收有机碘的功能,4~6小时后人T值略有提高,而肝癌不具备这种功能,利用二者的密度差,亦可发现早期肝癌。5.血管造影CT主要用于肝脏小肿瘤病灶的检查,其检出率高于常规CT和血

2、管造影。但为有创和侵入性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1)肝动脉造影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内,移患者至CT检查床上,按进床式动态增强扫描,每组扫描时经导管注入30%对比剂10~15ml,注射速度为1~2ml/s,注射开始后5s行动态扫描,直径扫描完全肝。(2)门静脉造影CT: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扫描方法同上述动脉造影CT,但注射对比剂浓度为60%,以2~3ml/s的速度注射,总量150~170ml,于门静脉期(延时20~25s)开始扫描。二、正常肝脏的CT表现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而达左侧季胁部。肝脏的上界相当于右侧锁骨中线

3、第5肋间,下界与右胁缘平行。后面相当于第6至第12肋骨,前面相当于第6至第9肋软骨。肝脏的左侧达第6肋软骨平面正中线左侧5crn处、剑突下约3crn。肝脏的位置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脏呈模形,其右侧厚,左侧薄,外观可分为左、右、前、后四个缘和脯、脏两个面。隔面光滑隆突,大部分与横膈贴,前上面有镰状韧带与膈相连,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与腹壁相连;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贴附横隔而形成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脏的表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肝裸区可被用来区分胸腹水。在CT横断面图像上,腹水向内止于肝裸区,而胸水分布于整个肝

4、周后间隙。肝脏的脏面凹凸不平,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沟组成。横沟连接于两纵沟,为第一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外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其位置在相当于下腔静脉与胆囊窝的连线上。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亦称小网膜,一般只含细小的血管支、肝十二指肠韧带向上直达肝门横1第2/5页沟,内含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等。另外,在脏面的右侧还有肝结肠和肝肾韧带。肝的前缘有时可见到三个切迹,在左侧有脐切迹,是左叶间裂的标志;中间有胆囊切迹,是正中裂的标志;右侧有时可

5、见右下缘切迹,可作为右叶间裂的标志。在不同层面的CT横断面图像上,肝脏的形态各异。在靠近横脑的肝顶部,肝脏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左、右侧腹腔前内侧1/4区域;在肝中部,肝脏近似模形,面积较大,占据腹腔的右半;在肝的下部,肝脏近似梭形或半月形,依次向下其面积逐渐缩小。CT清楚地显示肝脏各叶的结构。依据肝门和肝内三条裂隙(左叶间裂、横裂和正中裂),可将肝脏分为右叶、左叶内侧段(左内叶)和左叶外侧段(左外叶)以及尾状叶=左叶间裂(此裂又称圆韧带裂或纵裂)是区分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的标志。此裂起自脐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在CT横断面图像上,左叶间裂表现为肝前缘至肝门

6、呈矢状走行的低密度裂隙。当裂隙内脂肪组织丰富时,可衬托出软组织密度的圆韧带影。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裂内走行的肝左静脉叶间支。左叶间裂大多位于身体中线的右侧,少数偏于左侧。静脉韧带和肝门共同构成横裂。在CT横断画图像上,横裂呈一条自左后斜向右前的低密度裂隙。其前方为左叶,后方为尾状叶。正中裂是区分肝左叶和肝右叶的标志。此裂在肝的踊面,起自胆囊切迹,向后上方抵于肝左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在肝的脏面,以胆囊窝和下腔静脉连线为界。正中裂的位置多数经过左、右门静脉干分叉点的左侧。增强后扫描可显示在正中裂平面内经过的肝中静脉。因此,肝中静脉可作为在肝顶部区分左、右叶的标志。正常肝实质的密度较均匀。采用不同

7、的CT扫描装置因扫描能量和校准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所测得的肝的CT值有较大的差异。平扫时其范围大约在48-80Hu,一般高于脾脏、膜腺和肾脏。肝、脾之间CT值平均相差7-8Hua肝实质的密度相对高于其他脏器,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内含有高浓度糖原的结果。因此,同一病例在饥饿和饱食时因其肝糖原含量变化可影响肝的CT值。另外,肝的CT值还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如脂肪肝患者CT平扫,肝的CT值低于脾脏。一般肝实质的CT值亦高于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