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之树常青

让语文之树常青

ID:38053385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让语文之树常青_第1页
让语文之树常青_第2页
让语文之树常青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之树常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潼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参评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让语文课堂之树常青—浅谈语文课之“活”作者姓名梁建宏职称学科高中语文中教一级工作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子校邮政编码710600联系电话13186182038让语文课堂之树常青—浅谈语文课之“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上好语文课,上“活”语文课,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一、导语的设置导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

2、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教师就要首先准备好导语。导语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教师每一堂课开篇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课,把书翻到第几页”,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学习压力较大,上了几节课,身心俱疲。如果老师一上课,就把这种公式化的导入搬上来,这样的开场无疑是催眠曲。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格外注意导语的设置,要

3、把生动活泼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剂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导课的方法有很多,如温故知新法、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激发情感法等。在此姑且举一例,我在讲授《阿房宫赋》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汉武大帝》中“长门宫阿娇失宠,千金赋才子支招”的故事,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后我又指出《长门赋》和本文《阿房宫赋》在文学体裁上是一样的,那么“赋”这种文学样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又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板书并播放了音乐,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后思考“赋”的特点,然后引入了正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新颖而成功的导语,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上快速进入良

4、好的听课准备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二、知识的迁移语文课要上的“活”上的精彩,在教学方面,更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不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知识不加扩展和延伸,也是上不“活”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在讲新课时,要适当地把旧知识穿插到新知识中来,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和大家熟悉的歌曲故事引用过来,以对知识点做形象的阐释。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不但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得到了拓展,而且使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也激发了情趣。三、情境的体验“情境”即“情景、境地”。在语文教学

5、中,对情境的感知尤为重要。如果一篇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不为学生所熟知,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会那么透彻了。所以,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创造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中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直观的实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也是把语文课上“活”的一种方法。四、幽默的不可或缺“幽默”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在语文教学中,幽默教学是其个性化的组成部分。有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教学,就是运用教师的智慧去

6、创造教学的个性艺术。有人说,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所以,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甚至是不经意的幽默用于课堂之上,如果学生既能在这种幽默中学到知识,同时还能从笑声中有所感悟,收到“教而学,学而乐”的效果,这才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较高境界。一句幽默的话,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以进一步理解当时的情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课堂中的幽默只能是一个辅助手段,不应该是课堂的全部,应该把学习放在中心位置,不能把学习与幽默的关系本末倒置。总之,只要我们都能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灵,用心去投入教

7、育事业中,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内在乐趣,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活”,相信语文教学会真正成为一棵常青之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