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44790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第四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罗田复备人:课题:17《端午的鸭蛋》课时: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分钟)2、课前热身(分钟)3、整体感知(分钟)4、问题探究(分钟)5、小结(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4.学习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难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汪曾
2、祺,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资料补充】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
3、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
4、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了不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一、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门楣()苋菜()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
5、胤() 2.解释下列词语。。⑴门楣: ⑵莫名其妙:⑶籍贯: ⑷城隍:⑸肃然: ⑹曾经沧海难为水: ⑺囊萤映雪: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⑴文章思路:端午节的风俗→→⑵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二、探究1.找句子,说特点: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
6、-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下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文中应用袁枚的文章说明了什么?4.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5.读下列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⑴“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⑵“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⑶“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
7、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⑷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三、测评1、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⑴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A、轻轻B、淡淡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⑵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是不行的。(A、大概B、也许C、肯定)⑶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_(A、也许B、大概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2、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
8、的一项是( )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名气大。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D、无作用,纯属多余。3、文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它和本文主体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